论新经济时代对垄断效应的再认识毕业论文(2)
2014-08-18 01:24
导读:在全球市场上的跨国竞争中,企业面对的竞对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能力上较之过去都大大增加了,而且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的加快,使得企业国际竞争能力
在全球市场上的跨国竞争中,企业面对的竞对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能力上较之过去都大大增加了,而且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的加快,使得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赢得已不再仅靠一体化经营的综合规模,更多的是依赖某些特定环节的专业化规模和创新能力。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已超出了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围,而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上下各环节的有效整合,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演绎为企业所有人的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在特定产品市场中能够长期保持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来源于企业在完整价值链上下某些特定战略环节的垄断。战略环节是企业拥有垄断优势并能够为企业带来较高附加值的环节,是价值链上的制高点,抓住了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就等于抓住了整个价值链。因此,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应集中力量控制其战略环节,而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一般环节分离出去。在PC市场上,IBM依靠其品牌历史与技术开发实力集成的价值链满足了那些注重品质要求的消费者,而戴尔公司则通过重新定义“服务”这一传统价值活动的角色,把注意力集中于影响买方的更广泛的价值活动,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价值链,同样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尽管IBM和戴尔公司分别在生产技术和营销服务方面占据了垄断地位,赢得了垄断优势,但它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差异化的价值链也是相互竞争的,垄断优势同时成为它们的竞争优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公司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参与竞争,最终能够存活下来、起主导作用的只能有3~5家。这3~5家企业控制着本产业60~70%的市场份额,并且这种3~5家企业控制市场的格局不是静态的,由于潜在竞争者的影响,这种格局将不断被新进入企业所打破。目前全球各产业的“链主”已为各领域为数不多的3~5家超级跨国公司所占有。可见,全球范围内的分工与融合已使得全球市场结构的竞争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被垄断效率所取代。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经济网络化下的垄断效应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从而昭示了一种新型经济形式一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工业经济相比,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特征及其效应发生了很大变化。
边际成本递减与边际收益递增。网结经济下,社会财富的增长主要来自生产和消费的统一过程或直接化过程,这是社会化了的直接经济。对于采取迂回生产方式的工业经济来说,社会化成本就是还回的成本。边际成本递增反映了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其价值创造和价值耗费都处在迂回路径上或者说社会化范围内。超过一定限度,越过一定范围,它所创造的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对于网络经济来说,企业生产的主要是信息技术产品,这类产品具有共享性、外溢性、扩散性等特征,这使得信息技术产品存在特殊的成本结构。它们大多在前期研究中需要大量的开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