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九大区行去向明晰毕业论文(2)
2014-08-24 01:39
导读:央行上海分行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之一,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
央行上海分行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之一,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的国家来说,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之下,还应该有针对各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各地区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他从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角度指出了大区行的一些不合理性。很多人认为大区行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但他认为,美联储成立13大区行的时候,考虑到了美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但是在美国各大区行所覆盖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特色差异不大。在当前的中国,以省为单位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各省经济模式各不相同。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大区行制度下,辖区内的货币政策很难制定和有效执行,很难用统一的货币政策来促进辖区内各省区的经济发展。以上海大区行为例,辖区为浙江、福建和上海两省一市,上海是城市经济,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福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两地落后一些。三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和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难制定统一的区域货币政策适应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其他的大区行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他向记者指出,中国目前的经济特征还是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对于推动该地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成立大区行确实起到了减少地方政府对央行货币政策干预的作用,但是要制定和执行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相适应的区域性货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很有效的配合,没有地方政府的参与,是不行的。
一位曾在某大区行工作近5年的人士也有同感。他说,各省区的货币政策职能都是由大区行来行使,而且大区行内各省区大都以大区行所在省的货币信贷情况作为参照系,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误差”。因为大区行都设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省份的省会或者直辖市。以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作为标准,实际上造成了发达地区信贷总量的增长会越来越快,而相对落后地区则上不去。
大学排名 中国人民大学陶湘教授认为,地方银监局成立后,九大区行存在的实际意义不大。在大区行成立之初,其职能主要分为执行货币政策、改善金融服务、金融监管三个方面,而不久之后,总行明确规定金融服务工作交由各省中心支行负责,现在又把监管职能分离,现在大区行仅剩下辖区内的货币政策执行工作;“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等,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是由总行货币政策操作室来完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又按统一标准执行,实际上由总行调节,分行没有变更的权力,剩下只有再贴现了,而其规模大小取决于商业银行票据承兑贴现的规模,而且再贴现工作基本上都由所在省中心支行做”。从实质上讲,除了人事管理职能外,大区行与省会中心支行的职能相差无几。
支行的意见
央行太原中心支行的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大区行的所有职能基本上都已下放,仅保留了“核心权力”——货币信贷。但就以最近太原中心支行对个人消费信贷做的一次调查来说,省中支的调查范围就被限定在太原市的范围之内,因为其与山西省境内的地市级中心支行协调起来相当困难,这些中心支行直接受命于天津分行。因此,这一调查的意义就被打了一个大“折扣”,并给山西省货币政策的执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显然,地方银监局全面接手原大区行承担的监管工作,会使得大区行职能弱化,在某种程度上,以后它在职能上就相当于一个省会中心支行,”央行某省会城市中心支行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