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博弈分析毕业论文(2)
2014-09-20 01:38
导读:散户既无能力收集信息,也无能力操纵价格,其最优战略只能是跟庄家。虽然散户跟庄家这一战略没有错,但在实际过程中,散户却远没有“智猪博弈”中
散户既无能力收集信息,也无能力操纵价格,其最优战略只能是跟庄家。虽然散户跟庄家这一战略没有错,但在实际过程中,散户却远没有“智猪博弈”中的小猪那么幸运。
这是因为,首先,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博弈,实际上也是一个“零和博弈”。从根本上说,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于股息,但我们即使认为中国股市中每个上市公司公布的净利润都是真实的。那么,所有上市公司每年的利润还都抵消不了交易所、证券机构的手续费和政府收取的印花税。例如,1996年,沪深全部上市公司的总利润为300 亿元,而印花税和交易手续费相加超过了300 亿元。其次,庄家与散户博弈实际的类型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从这一博弈的信息角度来看,庄家与散户之间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庄家掌握信息而散户不掌握信息。这表现在:(1 )庄家往往占有某个股很大的份额,他可以准确推算出其他所有散户占有的份额,而散户只能通过技术分析,例如RSI 值等指标从概率上估计庄家的情况。(2 )庄家往往与上市公司关系密切,掌握着上市公司的内幕消息。甚至上市公司还常常发布有利于庄家的信息。而这一点,散户是做不到的。(3 )庄家往往收买媒体或股评人士发布虚假但对其有利的信息。股评人士在报上散布琼海药虚假业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从博弈的顺序来看,可以视作庄家先采取行动,在低价位时悄悄吸筹,而一般散户无法觉察,因而这时,博弈还具有静态博弈的性质。但当庄家吸筹完毕,开始拉升价格,散户从概率上大致判断出某个股有庄家,从而跟庄时,这一博弈就变成了一个动态博弈。由于庄家也知道散户的战略,因此,庄家的行为就常常具有欺骗性,所以在博弈中,只有少量有分析能力的散户才能赢利,大部分散户将会屡屡上当而亏损。总之,交易所与庄家、庄家与散户的博弈,其总的结果是,交易所增加了收益,庄家获得了中等规模的利润,少数散户获取少部分盈利,大多数散户亏损,股市开始升温,还没有明显恶炒个股现象,整个股市没有泡沫化。那么,像1996、1997年那样,我国股市多次的泡沫化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来看庄家与庄家的博弈。
大学排名
四、庄家与庄家之间的博弈
庄家与庄家的博弈类似于潜在进入者(Poten-tialEntrant )与在位者(Incumbent)的博弈。这一博弈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高价格(HighPrice)情况和低价格(LowPrice) 情况(RobertvS.Pindyck,1997)。假设在上面交易所与庄家的博弈例子中,与交易所合作博弈的庄家为在位者庄家A ,另有一潜在进入者庄家B.当B 观察到A 与交易所的合作博弈时,B 毫无疑问也将进入股市。在低价格情况下,B 将选择与A 一起做庄;在高价格情况下,B 将选择另外的个股去做庄。在低价格情况下,B 选择与A 一起做庄;是因为B 的进入不会遭致A 的阻挠或者斗争。我们列出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假定下A 、B 的支付矩阵(表3 )。分析这一博弈,从理论上说,纳什均衡有两个,即B 进入、A 默许和A 斗争、B 不进入。但在实际中,A 斗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