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货币合作的经济条件与设想毕业论文(2)
2014-11-15 01:59
导读:第六,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不平等,区域汇率制度合作的潜在收益越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基本上还是强人政权
第六,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不平等,区域汇率制度合作的潜在收益越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基本上还是强人政权,非西方主流的声音很难和西方主流平等对话,公平交易。区域货币合作可以加强区域内各个经济体在谈判桌上的整体实力,有利于为区域内经济体争取有利的国际经济秩序。当前的国际市场中,更多的也是欧美产业巨头充当垄断国际市场、制定产业规则的角色。东亚经济中的产业面由于规模较小、缺乏合作,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通过加强区域内货币合作可以为产业层面的整合奠定更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东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总之,从以上的各个决定区域货币合作的因素来看,比起当时的西欧国家,亚洲经济的整体条件更加优越。这表明,亚洲地区货币合作不仅有现实的基础,也有展开更高层次合作的条件。那么,针对亚洲地区进一步的货币合作,都有那些没想和建议呢?
设想之一是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的一揽子目标区爬行钉住(BBC)方案。在BBC方案中,一揽子核心货币包括美元、欧元和日元。各个合作的经济体根据整个区域对外贸易的比重来确定各自货币钉住上述三个核心货币的权重,并同时制定中心平价和波动范围。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首先,通过整个区域同时钉住一揽子货币,可以避免因为单一货币剧烈变动(如美元的大幅度贬值)造成本区域各经济体货币币值的大幅度波动。其次,由于汇率水平的更加透明,避免了以邻为壑汇率政策的出现,有利于在贸易和投资竞争中,各成员国更注重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竞争性货币贬值上。再次,这种合作不需太多的政策协调和监管,这减少了汇率制度合作时来自各方的阻力。尽管有以上诸多优势,这一方案也有不利的方面。由于各个经济主体选择相同的货币篮子和权重,使得各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更主要的是,这种汇率安排合作只是一种过渡形式,随着亚洲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联系进一步加深,本区域货币合作将越来越重视本地区的主权国家货币的核心作用。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设想之二是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联盟。日元寻求在亚洲货币合作中的核心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然而,无论是“日元区”设想,还是“日元国际化”战略,基本上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始终没有得到除了日本政府之外其它国家和国际性机构的广泛重视。即便在1997年亚洲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大藏省外汇和其它交易委员会以发表题为“面向21世纪的日元国际化: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中日本的对策”的报告为契机,再次重提日元国际化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仍然没有预想的那样引起其它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积极回应。在理论界,大量的研究表明,日元国际化进程之所以作用受到限制,存在各种经济的、
政治的原因,这些因素也对日元在亚洲货币合作中起核心货币的作用形成制约。
一般来讲,一种货币要成为货币合作中核心货币,不仅取决于该货币发行国的意愿,还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为获得这种认可,货币发行国起码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二是拥有稳定的币值;三是提供开放的、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国内金融市场。从日本的情况看,尽管日本是亚洲地区的发达国家,但其狭小的国内市场,不足吸收亚洲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再有,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封闭,缺乏流动性。从经济结构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