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当前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在城市毕业论文(2)
2014-11-19 01:11
导读:二、刺激城市居民消费的优势所在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农村居民收入短期内难以有效增加,要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从农村市场
二、刺激城市居民消费的优势所在
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农村居民收入短期内难以有效增加,要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从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的分析比较看,刺激当前消费需求更应当把重点放在城市,发挥城市消费对农村消费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城市消费的扩大,可以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对农副产品消费量、促进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的提高等,最终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
1、城市居民收入数量多于农村居民。
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5.1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84.7元,比上年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95倍,差距倍数比上年扩大了0.06倍。从净增额看,2001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净增189.6元,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574.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2000年为1.89∶1,到2001年扩大为1.95∶1。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强弱,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32.7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74.7元,增长1.6%。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率由2000年的2.28∶1扩大到2001年的2.33∶1。
2、城市居民收入质量优于农村居民。
(1)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性不同。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比较强,农村居民家庭则较弱。在收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越强,消费水平就越高。在稳定性和均匀性不同的情况下,对比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就不能用年度数字进行对比,而应该用较长时期的数字进行对比。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差,因此,如果拿某一年份比较,即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等于甚至高于城市居民,其消费水平也会低于城市居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城乡居民收入内容不同。农村居民收入是其全部收入,而城市居民除了可支配收入,还有住房、医疗、
社会保障等福利性收入。目前城市国有单位和城市集体单位职工,尚未完全实现收入的工资化和工资的货币化。城乡居民实际消费能力的差距比收入差距大。
(3)城乡居民收入用途不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一般只用于居民的消费与储蓄,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以外,还要进行生产性投入,因此,农村居民实际可用于消费的收入比重小于城市居民。
(4)城乡居民收入形式不同。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全部是货币化收入,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有部分货币化收入,还有相当一部分实物收入。货币化收入比重低使农村居民实际购买力小于城市居民。
3、城市居民的消费剩余大于农村居民。
虽然农村居民家用电器普及率还比较低,似乎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但是消费潜力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