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商务语言策略中的礼貌原则毕业论文(2)
2015-05-24 01:46
导读:例如,有一位电子产品的销售商最近遇到一个难缠的客户王先生。黄先生订货量一直很高.客户王先生对座席代表说话都是命令式的。比如有一天他打电话
例如,有一位电子产品的销售商最近遇到一个难缠的客户王先生。黄先生订货量一直很高.客户王先生对座席代表说话都是命令式的。比如有一天他打电话给一位座席代表说:“我刚给你们发传真来着,可发不过去。你去把现在发的传真停了,我马上要发传真。”此时有一个销售员正在给别的客户发传真,也不能得罪其他的客户。那么这位座席代表如何应对呢?她很聪明,她没有硬碰硬,而是使用了幽默。她回答道:“王老板,真是不好意思,我这里没有自己的传真机。王先生,您回头多给我几个订单。我的销售业绩上去了,经理一高兴,说不定奖励我一台传真机,到时候我给您开条专线,您看怎么样?”这位座席代表开个玩笑,制造了轻松的气氛,客户也不好意思一直催促了,说话间另一位客户也传完了,事情也就过去了。所以幽默的语言在商务语言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语言。
三、结语
基于上文分析,Leech的礼貌原则不仅是对语用学的重大贡献,而且对商务交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礼貌的商务语言重视对方观点、尊重对方权利、迎合对方心理,因而能产生令人愉快的感觉,从而促成和扩大商贸往来。 二、“意在言外”的礼貌语言在商务中的运用
座席代表每天跟客户通话,当座席代表与客户谈到一些敏感的话题时,比如做电话销售的座席代表在与客户讨价还价时,在向客户催交欠款时,在讨论交货期限时,可能用得上“意在言外”这一礼貌语言的手段。
1.使用模糊语言:在批评或指责对方的时候,为了避免冲突,为了给双方留有回旋的余地,不宜用明确的语言,而最好用模糊的语言;还有,在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时,不直接说“不”,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对方的挫折感,一方面也避免了冲突。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在商业活动中,当卖方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时,或客户方出了问题或差错,卖方需要与客户交涉时,卖方为了减少冲突,給客户留面子,也经常会使用模糊语言。例如,一家电脑公司客服中心的座席代表做电话销售,正在与客户讨论价格。经过几次讨价还价之后,客户再次要求减价。座席代表很清楚,此时已接近价格底线,没有减价的空间了。这位座席代表并没有生硬的把客户顶回去,并没有直接说“不行”,而是用了模糊的语言,他说:“这是我能作主的最低价了,我们真的没有利益了,要不我给您问问主管再给您回话。好不好?”此处,这位座席代表用了模糊语言“问问主管”。等到回话时,座席代表表示已经尽力了,价格降不下来。而此时客户认为他也摸了底,就接受了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