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与印度经济间的竞争关系(2)
2015-06-02 01:44
导读:附图 图1 中、印贸易结构的相关系数 资料来源:根据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各年数据计算。 可以说,中、印两国的商品在世界商品市场上表现为一种
附图
图1 中、印贸易结构的相关系数
资料来源:根据InternationalTradeStatisticsYearbook各年数据计算。
可以说,中、印两国的商品在世界商品市场上表现为一种竞争关系,并且竞争的激烈程度先升(1985-1997年)后降(1997-2000年),但两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程度比中国与东盟后起四国的竞争程度轻微(关志雄2001)。
三、案例:中、印制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部分分析的是中、印总体贸易结构的竞争关系,根据净贸易比计算的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两国在虚拟的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和变化方向。考虑到NTR指标的局限性,中、印两国的工业制成品在各自的商品出口份额中所占比重较大,近年已达到80%左右。因此,本部分将对两国的对外贸易关系做一个案例分析,将无形的世界市场替换为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市场,运用出口制品附加价值分布图分析中、印工业制成品在美国进口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及相互关系。
为使统计口径一致,中、印出口数据统一用美国对两国的进口数据代替。按照HS分类标准(注:HS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theharmonizedcommoditydescriptionandcodingsystem),由联合国海关合作理事会于1973年研究并制定,1978年重新修订,包括5019个6位数子目的商品。),美国进口历史数据(U.S.ImportsHistoryCD-ROM)中工业制品按照十位码分类,分别由第一位数为5-9的商品构成。按照HS十位码分类的商品种数过多,据此计算出的附加价值描绘在一个图中会导致分布的点过于密集,无法很好地找出各国出口商品的规律和特征。首先,将十位码中前三位相同的商品进行汇总,归纳成按照HS三位码分类的91组商品,分别属于500-999组,分别对应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本的第5-8类的各组商品;然后,求出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