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主要因素及对(2)
2015-07-05 01:00
导读:(1)允许商业银行适度的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现状,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之间的业务互通,使得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
(1)允许商业银行适度的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机构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现状,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之间的业务互通,使得商业银行拓展表外业务受到诸多制约。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面对金融业开放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允许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可以提高银行的收益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发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范围经济效应。
(2)改变经营观念积极稳妥的发展表外业务。银行树立多元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以表外业务为发展方向实施多元化战略,可以改善财务收入结构,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提高综合经营效益,从而彻底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片面依赖存贷利差收益、收入结构过于单一的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首先,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针对表外业务品种单一、服务质量低的现状,应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的需求, 甚至创造出客户的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庞大的机构网络资源、现有的客户资源、几十年经营积累起来的信用资源以及相对优势的人力资源; 同时挖掘潜在的资源,包括潜在的市场资源、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我国特有的文化资源等,尽力拓展表外业务发展的空间。最后,要充分利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分业经营限制将逐步被打破的良好契机,不断开拓表外业务的新品种。
(3)加强科技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我国商业银行要改变当前的用人机制, 大量培养和引进表外业务人才。一方面可以从现有人员中选拔精通业务、善于钻研的人员, 安排到表外业务岗位上, 对他们进行表外业务方面较高层次的知识
培训, 为表外业务的拓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面向社会、大专院校、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 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充实到表外业务发展的人才队伍中来, 以促进表外业务的管理与发展。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快电子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始终保持超越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加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建设,保证表外业务的发展有法可依。表外业务经营状况透明度低,银行股东和其他外部人员不容易获得表外业务的真实信息,比较难以有效监督。银行内部对表外业务的风险也较难以控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首先应从管理制度入手,如建立信用评估制度、业务风险评估制度、双重审核制度等,明确表外业务运作中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确立严格的业务程序和业务条件,将具有信用风险的或有资产业务实行统一授信管理,使各项业务的操作者、监督者和风险管理者相互制衡和相互约束;其次,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增加表外业务报表,以及时向金融管理当局报告交易情况和统计数据,强化交易透明度;最后,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内部审计,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切实有效执行。金融监管机构应根据市场情况、金融业发展状况和客户需求,严格审查国有商业银行拟开办表外业务特别是金融衍生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成本和收益预测、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业务支持系统、操作规程和相关内控机制建设情况,并以此作为表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