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农村金融供给探究毕业论文(2)

2015-08-21 01:13
导读:2.3 投资环境不理想,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首先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弱;其次是农村金融资源匮乏,分散经营不易取得规模效益,信息不对称导致

  2.3 投资环境不理想,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首先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抗风险能力较弱;其次是农村金融资源匮乏,分散经营不易取得规模效益,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农业生产“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成为必然。再次是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技术进步滞后,特别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日益扩大的趋势,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低下。
3 农村金融供给改革的设想
  
  3.1 建立健全农地金融制度:农地金融是一种以土地为抵押的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贷款的资金融通形式。它具有债权可靠、贷款期限长、利率低等特点。在我国,农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农地承包者享有其它权利。这种农地制度通过明晰的产权关系和规定农地使用权归属的内涵,为农地使用权流转和农地金融创设提供制度性基础。农地金融制度是保证,它通过农地使用权抵押来融通资金,以满足农地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3.2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应逐步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力度,调整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确保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稳定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分清金融与财政的职能,避免金融承担过多的财政职,能使农村金融萎缩、资金外流、风险加重而造成大量损失,要充分发挥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投入,减少农民增收的私人成本。
  3.3 鼓励和引导民间金融发展:民间金融机构不够规范,存在诸多问题,但民间金融对于农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和或缺的作用,我们不能不顾客观需要,承袭旧规把民间金融活动视为乱集资,简单地取缔。对于在农村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的民间金融,政府应给以承认、鼓励和支持、引导。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制定政策,减少限制,逐步规范,使其向正规化方面发展,填补农村金融供给的空白,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保险制度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对增进消费者福利和社会稳定有重大作用,但农业保险本身经济效益低下,而且保险经营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要积聚足够多的保险标的才能有效分散风险和降低保险费率,商业保险公司和农户自愿联合的保险合作社都不愿或无力经营。但政府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可以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奖励、补贴、政策等手段推动保险机构开展涉农保险,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农业风险,促进供需有效结合。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适合我国“三农”需要的农村金融体系,保证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确保资金有效使用与投放,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吴庆念.《我国农村金融理财的困境及其对策》[J].《浙江金融》,2008年第6期
  [2] 刘志平.《金融理财在农村信用社“生根发芽”已万事俱备》[J].《金融时报》,2008年6月4日
  [3] 郑国中.《县域理财市场亟待培育》[N].《上海金融报》,2007年2月6日
  [4] 武岩生.《农村理财市场苏醒不容小觑》[N].《燕赵都市报》,2007年6月1

上一篇:廉租房规划与实施的重大意义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