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提高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考(2)

2015-09-28 01:12
导读:2006年全省申请专利11538件,占全国申请专利的比例不到2%,与河南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二是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率不高。目前大型企业技术
2006年全省申请专利11538件,占全国申请专利的比例不到2%,与河南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二是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率不高。目前大型企业技术开发、改造和引进项目总量不算少,但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十五”期间,企事业单位委托河南省高校研究项目586项,仅占当年高校承担科研项目数的15%左右,同期河南省高校技术转让收入仅为1000多万元,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3%,低于全国和中部六省的平均水平。
  三是许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观念没有真正转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轨道上来。目前省内许多企业普遍缺少科学严谨的市场调研,只重视技术上的可行性,重视技术开发和研制工作,而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营销工作普遍薄弱。在技术创新资源的组织利用上搞“小而全”而不利于利用社会资源和已有的技术成果,其结果出现了低水平、小规模的重复开发问题,技术开发项目和成果不少,但科技含量和效益普遍较低。

  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上是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从体制上说,许多体制没有理顺,还不够完善,形成对技术创新的障碍。技术创新主体还没有真正从过去的“科研院所主导型”转变为“企业主导型”,在客观上形成了技术创新主体的错位。从机制上看,中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主体还没有更充分地感受到市场的压力,还可在旧体制影响中得以生存,致使技术创新缺乏市场激励,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严重不足。

  三、提高中原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考
  (一)改变政府形象,增强政府的创新意识
  政府在区域创新环境和系统建设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应建立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与措施,更重要的是区域创新软环境的营造。应搞好金融、法律、会计、人才等中介机构的建设,为区域内各创新主体提供广泛的规范化的服务,以及良好的冲突解决和协调机制。另外,区域良好的竞争和合作氛围,对冒险失败的宽容态度,有利于新企业的衍生和创新的不断涌现,这需要政府在人员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等方面做出持续不懈的努力。因此政府必须对区域形象的塑造和建设方面给予应有的重视,利用优势去塑造区域形象,有意识地宣传自己。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增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中原城市群必须顺应改革潮流,将科教机构推向市场,建立其竞争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并积极鼓励引导民间企业、组织和个人投资科研机构,创新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形式,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根据已有的科研基础及领先领域,在某些学科上首先取得突破。
  (三)改善创新环境,形成企业集群
  创新是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活动,时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一个具有创新活动的区域,一定是一个具有良好创业环境的地区。良好的创业环境应包括商业及技术等各类人才的易得性、充足的资金供应、良好的法治环境、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等。当原有企业竞争激烈,新的企业又不断产生,就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区域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及创新能力,而众多企业在一个区域内的集聚本身具有自我强化能力。因此,政府可以适当地提供一些地方优惠政策,以吸纳优秀企业扎根中原城市群,形成良好循环和回波效应。
  (四)创新的产业选择

上一篇:浅谈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效能测度浅析毕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