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市场化与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3)
2016-04-02 01:04
导读:一、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发展直接融资 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企业负债结构的优化、投资项目资本金的实行都有利于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目前,我国国有
一、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发展直接融资
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企业负债结构的优化、投资项目资本金的实行都有利于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金严重缺乏,已成为影响改革大局的严重问题。目前三分之一以上的国有企业资本金比率低于10%,有些企业甚至是全负债经营。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缺乏,已愈来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金融系统的正常运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目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国有企业的增资减债、兼并破产、抓大放小等政策措施,但由于国有企业资本金缺口太大,这些措施都一时难以奏效。而可用于补充国有企业资本金的社会资金来源应该是比较充足的,具体来说:一是随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深刻变化,我国居民的收入呈现出明显的资本化趋势,居民个人已日益成为储蓄和投资的主体,(见表3)到1998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包括外币)已超过50000亿元;二是国际资本市场资金充足,而中国广大的市场对国际资本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由于投资方式单一,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的约85%都形成了银行存款,通过银行又贷给企业形成企业债务,这也是企业高负债、低资本的历史原因。同时,国有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也受到发展条件和高融资成本的限制。因此,只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才能更有效地把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和国际资本转化为企业的资本金。
表3 国内储蓄结构 (亿元 ) ( 四 ) 综上分析,目前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前提下,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第一 ,应规范直接融资行为,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健康发展。要加快直接融资相关的法制建设,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投资者、中介机构、融资者等市场各方的权利义务,规范融资者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经营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要加强对直接融资企业的规范管理,严格企业的信息披露,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行为。要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有序的市场规则,保证直接融资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 ,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既要在规范和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可允许保险公司、
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进入证券市场,也应加快规范证券投资基金,以吸引更多的居民进行证券投资,加快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第三 ,合理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的内部集资和入股。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内部集资和入股有存在的必要性,但不能使之处于无序发展状态,要进行规范和引导。 第四 ,在规范的前提下加快商业票据业务的发展。稳步发展银行承兑汇票,逐步试行商业承兑汇票,分散票据风险,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有步骤地建立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票据市场,提高票据的流动性。 第五 ,加快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设立一些产业投资基金,尤其是风险投资基金。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高新技术的开放利用和企业的技术改造,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资料: (1) 周天勇,《改革面临重大转折》,《经济研究》1997年5月 (2) 夏讯鸽等,《坚持融资市场化方向,解除国企资金困难》,《现代企业导刊》,1998年9月 ( 3) 《积极有序发展直接融资》,《人民日报》1998年8月3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