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层次(2)
2016-04-26 01:04
导读: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企业良好的群体安全行为的形成,离不开企业良好的物质、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
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企业良好的群体安全行为的形成,离不开企业良好的物质、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更离不开职工个人安全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同职工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唤起“人人保安全”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搭建安全宣教平台。通过企业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抽考、车间和班组安全学习日、开(收)工会等,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宣教和组织开展安全征文、知识竞赛等安全文化活动,切实唤醒职工对安全的渴望,把《电业安全规程》变为每名职工的安全习惯性行为,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强化安全和岗位技术业务
培训,促进职工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岗位技能达标,培养职工精心维护设备的责任感,提高职工的应对突发事件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
规章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规范职工现场安全作业行为,保证电力企业生产现场每一个作业人员与作业对象的安全。
三、安全文化的制度层
制度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指对职工和企业组织的安全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是一种强制性文化。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在电力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进行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设备、环境的和谐,保障生产人员免遭风险的伤害,保障电力设备的
安全稳定运行,向用户提供充足可靠的电能,努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由于电力安全是伴随着电能的生产而产生的,而电能的生产原理和过程复杂,高温、高压、带电设备多,交叉作业、特种作业和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档案等。通过制度化管理,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严格安全奖惩制度,以规范职工的行为,保证电力生产的有序进行。
几十年电力生产的实践证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发电企业在安全生产中不断总结与提高的结晶,是企业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化管理是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保障,有利于调动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强化职工安全素质,有利于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效率,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控在控、本质安全”的价值理念。
四、安全文化的精神层
精神层是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安全价值和标准等,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精神层的形成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的标志。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发电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的总纲。“安全第一”明确了安全生产在发电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就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在新时期,预防为主的方针又有了新的内涵,即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综合治理”,是指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制度、管理、教育、设备、素质、环境等方面进行治理,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