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3)
2016-11-02 01:13
导读:三、中国流动性过剩的解决之道 为什么突然之间中国的流动性就过剩了呢?为什么前几年还在为国人们的消费欲望发愁,现在突然间就出现大家都把钱拿出
三、中国流动性过剩的解决之道
为什么突然之间中国的流动性就过剩了呢?为什么前几年还在为国人们的消费欲望发愁,现在突然间就出现大家都把钱拿出来,以至于市面上钱多了呢?
(一)关键原因是投资环境的变化,造成大家都不愿意投资实业,而是进入金融行业,因此,实物产出少了,与一般的经济学家所说的不同,我们的流动性过剩并不是钱多了,而是实际产出少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截至2007年8月27日,沪深两地共1220家上市公司提供的半年报显示,共创造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达到78.16%。然而,在上市公司超过七成的业绩高增长中,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项合计占到了利润总额的21.54%;其中,投资净收益合计731亿元,占到三项非营业收入的八成多。
相对于成熟市场上市公司非主营业务通常仅占总利润不足10%的比重,国内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等三项占总利润的比例确实显得有些过高。表面上看,尽管投资收益占比高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上市公司在业绩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投资净收益激增将给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性带来挑战和风险,隐患也是毋庸置疑的。
(二)存在着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化的退化风险。如前所述,投资净收益占比最大的是下游微利的上市公司;而这些上市公司之所以钟情于投资收益,更多的原因在于投资收益相对于营业利润具有较高的机会收益。资本追逐高利润的本性必然会使得相当部分产业资本通过投资而金融资本化。
这种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退化风险是中国经济目前最主要的隐患。因为它一方面导致产业的空心化,使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导致金融资产泡沫化,使金融资产辗转流入股市和房市,经济出现虚增现象,两者的恶性结合,导致中国经济的基础被严重消弱,同时风险被成倍加大。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这样看来,我们可以给出结论,那就是,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如果仅仅通过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是不可能解决的,因为,一方面,与利率上涨所造成的那部分增加的收益相比,投资性收益是它的千倍万倍以上,怎么可能因为利率的提高转而进入银行成为沉淀的货币。另一方面,贷款利率的提高,使得企业会更少从银行借钱,客观上减少了向社会提供的货币,但是,现在更多的是企业从实业投资中的收益不再投入实业,而是转入了投资。再次,利率上调,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尽管增加了商业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但他们会采取相应减少系统内的超额准备金来应对,因此,这个本来还有效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由于企业资金来源的不同而变成了无的放矢,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利率政策的调控效应难以起到应有的效用。
(三)真正要解决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多个部门联手,切实从解决中国的投资环境入手,让大家的实业投资能够实实在在地赚到钱、赚大钱,并且比金融市场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则那些投入股市、房地产等方面的资金重新进入实业,那自然产品供应丰富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病弱了,也就体现不出流动性过剩了。而这显然不是中央银行一家所能够解决的。
具体来说,化解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除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外,还要打好以下“组合拳”:
1.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通过减轻赋税、提高个税起征点和增加企业盈利分红等措施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改变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中过于向政府与企业倾斜的倾向;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增加政府的教育支出,以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来保持居民工资水平的长期增长。最后,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切实解除国民的“近虑”和“远忧”。唯其如此,才能提高国民的消费欲求,拉动国内消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用活庞大的外汇储备。要努力到国外去寻找投资机会,通过运用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的机会,积极收购国外的石油、资源、铁矿等产业,为我国的后续发展寻找新的可用的原料供给地。同时,进口高新技术和设备,不断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将外汇储备变成外汇资源,变成可以创造利润的外汇资产,变“死钱”为“活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