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反倾销应诉的基金模式(3)
2017-04-29 01:04
导读:由于很难预测反倾销应诉由上升到下降的拐点在什么时候出现,因此,应诉基金的规模超出实际需要的规模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超出实
由于很难预测反倾销应诉由上升到下降的拐点在什么时候出现,因此,应诉基金的规模超出实际需要的规模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超出实际应诉需要的基金剩余,就引出应诉基金的运作问题,即为了达到应诉基金最大效用,应该将超出实际需要的应诉基金进行再投资,使其保值增值。为了增强应诉基金使用的安全性,建议对应诉基金的投资运作做出明确规定,比如只能投资收益率比较稳定、风险相对较小的国债。
三、应诉基金的功能及局限性
1、应诉基金的功能。第一,可以消除免费搭车现象。应诉基金强制认购,免费搭车者无处藏身。无论你是哪一行业的企业,也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按出口金额的一定比例认购应诉基金。产业损害调查局很容易获得应该认购应诉基金的企业信息,比如直接从海关统计信息中查到。也许有人会说,税收也是国家强制征收,还不是有人和企业想方设法偷税漏税。我们不能用税收体制不健全所出现的违反税法的行为来推论应诉基金强制认购政策出台后,仍然会有企业继续免费搭车。如果国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将那些不愿意认购应诉基金的出口企业的出口经营权收回,相信在这样严厉处罚下,出口企业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一定会作出明智的选择,积极认购应诉基金。第二,可以消除外部经济。由于应诉基金是根据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在总出口中所占比例来认购,出口规模大的企业多认购,出口规模小的企业少认购,这样就可以体现出应诉基金认购中的公平原则。认购多的企业在应诉成功后所获得的利益相应也多,它为应诉所付出的比较高的代价完全从它在胜诉后所获得的利益得到了补偿。第三,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由于有专项基金用于应对反倾销,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就有能力组织更多的力量,建立更健全的信息收集、信息传递的机制和网络,可以将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第四,可以为应对反倾销提供财力支持。应诉基金能起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作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应诉反倾销过程中捉襟见肘的困难局面,大大提高应诉反倾销成功的概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应诉基金的局限性。第一,不能左右应诉的结果。应诉基金只是能够保障更有实力应诉,但并不能保障应诉一定会成功。因为影响应诉结果的因素非常多,尽管没有相当的财力支持一定会输掉官司,但并不能说有了财力支持就一定能够打赢官司。第二,不能完全消除应诉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应诉基金有助于建立更加快捷的信息传递系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反倾销应诉的信息共享。但由于中国遭遇反倾销的不可预测性,因此,要想做到完全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客观上是不可能的。
四、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起诉的策略
1、熟悉规则,保护自己。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起诉之所以在裁定结果中输多胜少,有些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规则,没有按规则办事。换言之,面对有些反倾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规则合理地保护自己。首先我们要熟悉WTO的规则,充分利用WTO三个保护条款,即保护幼稚产业条款、保护国际收支条款和保障条款。规则是人制定的,WTO的规则也并非无懈可击。比如,进口配额限制,受WTO规则的限制一般禁止采用,但规则有许多例外,比如允许发展中国家保留使用一定配额;允许新建工业使用一定的非关税措施,允许在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问题时,使用配额限制,以改善收支情况;允许对农产品、纺织品等一些特定产品,使用配额限制。如果我们不熟悉这些规则,我们就不能很好地应对别国的反倾销起诉,同时,也不能利用合理的规则保护自己的利益。其次我们要在WTO总原则下进一步熟悉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规则。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是我国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产品实施反倾销也最为严厉,我国受到的损害也最大。
2、研判个案,推而广之。有了应诉基金在资金上的保障,并不能保证反倾销应诉一定能胜诉。因为在众多的反倾销案例中,由于缺乏应对经验而败诉的,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分析针对中国有关产品的反倾销典型案例,建立反倾销应诉的案例库,比如,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表现、中国企业的应诉经验、教训和技巧及应对措施,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心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