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经济学革新的方向(4)
2017-06-25 01:01
导读:主观效用价值论的推理过程则是:财货的价值是由其能使人得喜悦和愉快,免除痛苦的效用决定。而人对由财货带来的喜悦感的大小强弱,则是财货的稀少
主观效用价值论的推理过程则是:财货的价值是由其能使人得喜悦和愉快,免除痛苦的效用决定。而人对由财货带来的喜悦感的大小强弱,则是财货的稀少性决定的。为了给人以直观的感觉,边际效用论的开山鼻祖戈森,奥地利
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门格尔、庞巴维克等人还以依次递减的数列来表示用每个单位消费品所带来的效用或享受的感受程度,以为这样就可以走出主观效用价值论所规定的价值实体因非同一性而无法计量的困境。其实不然。因为财货的有用性和稀少性本身正是人们花费劳动去生产这些财货的原因,而主观效用价值论的要害正在于要使价值和劳动彻底脱钩,因而不管主观效用价值论怎样努力,也无法用财货的有用性和稀少性来证明人对物的效用的主观感觉和评价就是价值实体的。首先,按他们的解释,有用性和稀少性决定物的边际效用,而边际效用就是价值实体,那么,当人们问到那些对人有用而大自然可以无限供给的物品的价值决定,就无言以对了;其次,主观效用价值论所说的财货,指的只是生活消费品,当人们问起生产资料的价值时,他们的回答是由生产这些生产资料时所耗费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而这些生活资料又是动用生产资料才生产出来的。由此,主观效用价值论也陷入了无限循环推理的泥坑。
为了摆脱上述困境,客观效用价值论者和主观效用价值论者都求援于供求论,以为用供求论可以使他们最终走出无限循环推理的困境。其实也不然。因为,其一,作为价值,早在商品进入交换前就已存在,而交换价值则是不同商品内在价值的比例关系,价格则是这种比例关系的货币表现。以供求论来说明价值,实际上是以价格来代替价值。其二,供求关系根本不能说明价值和价值量,因为供求变化只能说明价格背离价值的程度,而根本不说明价值本身,当供求平衡时,供求双方都对价格失去影响力,就不能说明价值本身了。所以,应该反过来说,是商品价值的变化,引起价格变化,进而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其三,用供求关系来说明价值实际就是价值的流通决定论。离开生产领域而讲价值由流通领域的竞争和供求变动决定,一方面说明效用价值论为掩盖生产领域中资本对劳动的榨取而故意用一般的买卖关系来解释价值;另一方面说明效用价值论的矛盾和混乱使效用价值论者不惜到早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封建社会晚期的重商主义学说中去寻找出路。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西方经济学在今天之所以面临无法摆脱的危机,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价值论的虚设应该是其中重要性的、基础性的原因。
四
由上,通过对两千多年来一直左右着经济学演变的两大基本价值理论的考察可以得出由以下两点构成的结论:
其一,要适应我国由封闭的计划经济进入开放的,与
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市场经济的巨大变化,对经济学进行革新,用简单的扩展马克思在考察可见物质领域形成的价值实体的内涵和外延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在科学,从而人们的认识力和社会实践都已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如果无视暗物质的存在,无视在高科技时代,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运用不可见的劳动工具和手段(如点粒子震动的各类各种波段等)作用于同样不可见的由暗物质构成的劳动对象,无视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产品(如信息、服务、管理等等),或者仅仅套用在可见物质生产领域中现成的分析方法和观念,而不对暗物质生产做出符合其规律性的、科学的说明,并纳入价值论和以此展开的经济学中,则使为劳动者利益呐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于只涉及物质生产领域的一小部分(科学证明,物质存在的形式80%以上是暗物质)而不完整,从而无法科学地解释高科技、信息时代的社会经济现实,更无从进而指导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由此而挫伤从事暗物质生产的劳动者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应有的综合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