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相互直接投资:挑战与对策(2)
2017-06-28 01:04
导读:5.投资方式以独资或控股为主、运营方式从封闭型走向“本土化”。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大多采取独资或控股的方式,其中采取独资方式的占77%左右。早期
5.投资方式以独资或控股为主、运营方式从封闭型走向“本土化”。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大多采取独资或控股的方式,其中采取独资方式的占77%左右。早期,多数企业选择了封闭型的管理和营销模式,他们自建厂房、自购设备、从母公司采购零部件,管理人员也以韩方为主。但近年来,越来越多进入中国的韩国大企业十分重视“本土化”,如现代、三星、LG都已不满足只把在中国的公司经营成“制造中心”,而要实现产销研发一条龙。他们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雇佣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大量中国员工。
6.投资的动机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为主。初期,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主要看重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始对韩国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据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2004年针对在中国的298所韩国企业作为对象进行的调查,韩国企业的对华投资动机按重要程度排列顺序如下:廉价的劳动力(36.12%)、进入内需市场(25.16%)、海外买方的要求(11.11%)[3]。
二、中国对韩投资直接投资的进展
1.投资增长总体徘徊,但个别年份呈跳跃性增长。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开始对韩投资。1998年,对韩投资项目8个,金额800万美元,1999年增长到323个,金额2 700万美元,2000年则进一步跃升至1 165个,金额7 600万美元。但此后,中国对韩投资速度有所放慢,到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到2007年底,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累计件数为5 589件,总额为21.79亿美元,分别占韩国利用外资14.1%和1.59%,平均单项投资为39万美元。总体来看,2001以来,中国企业对韩投资大多数年份在4 000万美元~7 000万美元之间,只有2002、2004、2007比较大,其中2004年达到11.66亿美元[4]。这是由于2004年中国上海汽车收购双龙汽车等几项大型投资,使得投资金额大增。但这种情况只在别年份发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大型项目投资以并购(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