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盈余管理“度”的研究及思路(2)
2017-07-23 01:02
导读:(三)有利于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 把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区别开来是必要的,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两者虽然都对企业盈余产生作用并进一步影响外部信
(三)有利于盈余管理的进一步研究
把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区别开来是必要的,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两者虽然都对企业盈余产生作用并进一步影响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但两类行为的本质不同。笔者认为,利润操纵应当界定为非准则范围内会计方法的选择行为,包含各种非法方式,旨在影响企业盈余以误导消费者;盈余管理应界定为准则范围内会计方法的选择行为,该行为不违背法律法规。将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行为区分为两类性质不同的方式分别加以研究,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规范企业行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和经营环境。
二、盈余管理“度”的提出与意义
不少专家学者在肯定盈余管理是在准则范围内的情况下,提到“适度的盈余管理”、“过度的盈余管理”的表述。这些表述表明理论界注意到了盈余管理存在一个过度和适度的问题,但对于什么是“过度盈余管理”,进一步可衍生出盈余管理“度”在何处的命题,对此却缺乏相应研究。笔者认为,对于该类问题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
(一)盈余管理“度”问题客观存在,影响重大
在盈余管理是“狭义盈余管理”的前提下,盈余管理即使符合了准则的要求,但由于准则体系下盈余管理存在较大空间,势必存在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其结果会对监管者、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的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通过盈余管理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余状况,有利于引导相关者进行决策,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但如果以误导相关决策者为目的,将负面影响社会效率。因此盈余管理研究存在“适度盈余管理”和“过度盈余管理”的命题,并具有研究价值。
(二)研究具有实践价值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该研究能指导政府监管,规范证券市场。当前的证券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正因为这样,规范证券市场、引导证券市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度”问题的研究,能指导政府划分“过度盈余管理”和“适度盈余管理”,进而对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过度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设置“预警指标体系”,对整体证券市场进行监测,对政府宏观政策制定给予支持。2.该研究能为司法诉讼提供指导。以证券民事诉讼案件为例,通常案件的焦点围绕因果关系判断。在因果关系裁定当中,适度管理的盈余信息不应当做为股民决策的原因,过度盈余管理由于扭曲了盈余信息,同股民的决策存在一定关联性。虽然目前我国法院对证券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是以证监会对相应上市公司的处罚为前提条件,但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伴随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相信会逐步放宽该限制,因而对过度盈余管理命题的研究将逐渐显示出价值。3.该研究命题能为上市公司提供指导。通过“度”问题的研究,可以指导上市公司规范盈余管理行为,通过适度盈余管理,实现企业发展。 三、“度”的深化研究与实践运用探析
盈余管理“度”应当从定性研究入手,结合定量研究。从单个会计方法来看,如果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就是合法和可行的。但从整理效果来看,如果综合盈余管理的结果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真实的盈余情况,结果便会产生“合成谬误”,即每个个体行为正确,但总体行为却产生偏差。而“度”的研究目的即在于寻找和发现导致企业盈余管理性质变化的临界点。在对于“度”的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定量研究,根据不同行业、性质、规模企业,设置系列指标和数值标准,笔者认为这种研究思路比较可取。基于此,笔者认为对该问题建立如下研究框架:
(一)分析盈余管理“度”的产生原因
分析盈余管理“度”的成因,确认其研究价值。
(二)“度”概念的定义
本文从合成谬误这一理论对“度”问题的性质进行了尝试性分析,笔者认为,从多个视角来研究盈余管理“度”的问题是必要的,比如从法务会计角度、信息不对称视角、制度经济学等视角,无疑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度”问题,并提供不同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