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养殖的现状分析与方法对策(2)
2017-08-04 03:44
导读:三、无公害养殖与健康养殖 (一)无公害水产品养殖 对于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首先,养殖基地必须经过认证,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气、土壤、水质必须符合
三、无公害养殖与健康养殖
(一)无公害水产品养殖
对于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首先,养殖基地必须经过认证,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气、土壤、水质必须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国家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农业部标准的要求。其次,必须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养殖,从苗种放养到饲料、肥料、渔药等一切投入品的使用,再到产品的捕捞、贮运、质检、包袋、上市的各个环节均需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再次,产品必须经过政府指定的权威质检机构的抽检、完全合格并颁证后方能进入市场销售。 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方法,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人工生态系统养殖法。
人工生态系统养殖法,指人工创造一个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环境条件的水域,依据水生
生态学原理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进行无公害养殖。例如,种草养殖虾、蟹,现已成为发展无公害虾、蟹养殖,建设大面积生态养殖基地的主要模式之一;在鱼池埂子上种植葡萄或藤蔓类植物用以搭建遮阳棚养蛙,已成为蛙类生态养殖普遍采用的类型;鱼、畜、禽、草(菜)有机结合养殖法,即把畜、禽、水产养殖与饲草种植结合在一起,用无公害商品饲料饲养畜、禽、鱼,池埂边坡种饲草饲养鱼类和禽畜,畜禽粪肥经沼气池发酵后作饲草和培育水质的肥料,冬季清塘的鱼池肥泥又可用作种草的基肥,从而形成了物质流的良性循环,这是我国最经典的人工生态系统养殖法,也是无公害水产养殖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形式。
另外还有如多品种立体(循环系统)养殖、开放式流水或微流水(控制)养殖、水产品与农
作物共生养殖、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休药期自然养殖、自然水域生态系统养殖等方法,都可以实现和达到无公害养殖、绿色生态养殖的目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健康养殖
健康养殖的管理主要包括巡塘、药品投入、养殖对象的活动、生长情况、水质检测、病害防治等方面,应严格按照养殖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尤其是药品的使用应严格遵循《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另外确保健康养殖也应做到:养殖模式包括养殖设施品种选择搭配、放养密度等多方面,模式的好坏对养殖效果和生产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人们对消费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健康生态养殖、现代化设施渔业等应作为首选模式。苗种的优劣是养殖是否成功关键的第一步。优质苗种是指高产、高效、抗病力强的品种。购买苗种应考察其生产操作是否规范合理、繁殖亲本是否经过检验不带特异病毒,是否为原良种,生产的苗种是否经过国家专业部门检验。养殖技术是养殖成败的关键,是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养殖生产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生产技术规范执行,初步使生产操作规范化、科学化。饵料是养殖对象满足生长、生理营养需求的主要来源。所用饵料应符合国家饵料标准的规定,多使用营养全面的绿色饵料,少用或不用对水质有不利影响的饵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质量。
四、推行无公害养殖的主要方法对策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培训。提高养殖工作者和广大养殖户水产品安全意识,扩大宣传效果。加大无公害水产品标准、规定的推广和实施力度。建设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按照“有企业、有注册品牌、环境检测达标、有标准或生产操作规程、有塘口档案、有渔药处方、有技术管理人员”的七大要求,做好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准备工作。养殖单位与养殖户、饲料供应商、鱼药销售商签订了无公害养殖共保协议。提升服务,宣传养殖技术,请专家来讲课,并组织部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的无公害养殖管理经验,逐步实施养殖持证上岗。完善基础资料台帐,对养殖全过程进行跟踪记录,逐塘发放无公害养殖记录本。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J].北京水产,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