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入世的政策导向[下](3)
2017-08-06 01:35
导读:扩大规模,独立知识产权,创造企业品牌,这些比较优势都不是企业自身力量能够形成的。必须破除对外资的依赖,以国家扶植民族产业的独立品牌。 有
扩大规模,独立知识产权,创造企业品牌,这些比较优势都不是企业自身力量能够形成的。必须破除对外资的依赖,以国家扶植民族产业的独立品牌。
有人反对自主开发,理由是投资太大,不如合资。实际上中国在开发方面很有优势。蜂窝式移动电话,国外开发用8亿美元,中国7000万人民币。国外开发程控交换机用1亿美元,中国1000万人民币。长3 甲火箭开发费用为国外几十分之一。做雪莲牌羊绒衫需要的羊绒分梳机,中国开发费用是意大利的1/10。
在高领域研制新产品的费用没有外国公司说得那么大。西方的研发费是多少美元,中国用多少人民币,是西方的1/8。 原因何在?人力资本费用低和后发优势。
关键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割裂全国市场和民族产业,中央政府如果不能以中央权威打破地方政权的阻碍,允许先进企业跨地区兼并落后企业,那么,“全球化,市场化”的兼并就会发生:外国公司和国内一些企业联合起来,打垮国内的著名品牌。中国不应该反对国家保护,而应该反对地方保护;不应该反对民族产业,而应促进国家和民族有规模效益企业的形成,在每个骨干产业里都应该有一两个。
四.以国家力量扶植战略产业。
的“全球化”,把新和全球化的主体,片面归结到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逻辑上消解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实际上,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参与主体,不仅是企业与个人,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民族,甚至是国家集团如欧洲联盟,国家联盟如各种自由贸易区。
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体,是大国超级大产业竞争。大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主要是通过保护,支持和直接建立“超级产业”而进行的(赵英,2000)。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超级产业是在一定时期内,以其巨大规模,巨大投入,产生效果所需要的巨大空间(经济意义上的市场空间,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带来的巨大利益,成为主要国家综合国力和战略能力主要来源与体现,成为进入大国俱乐部的门栏。超级产业是以国防产业为核心的:包括核,航空,航天,船舶,,常规武器等,不仅集中了最大量的高精尖技术,而且具有全球化的规模。
只有大国才有条件发展超级产业。超级产业建立在技术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费用极高,风险和收益都高。发展超级产业可以推动国家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国家的核心利益,需要巨额的先行资本。超级产业主要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政府是主要买主;美国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已经达到三分之一。超级产业的进入门栏极高,能否发展取决于大国规模和其政府的能力;成长初期需要政府保护。21世纪,全世界只有10个左右的国家有能力发展超级产业。美国位居第一,还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印度。
中国航空的挫折,集中反映了在全球化竞争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航空工业是高科技,战略性核心产业,涉及机械,仪表,电子,材料,冶金,化工和运输,在制造业中附加价值最高,按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如果船舶为1,小汽车为9,彩电为50,电子计算机为300,喷气客机为800,航空发动机为1400。新战机的导航设备和软件已经占成本的50%。开发研究费用50亿美圆,用8---10年。航空制造业集材料、机械、发动机、空气动力、电子、武器各前沿技术之大成,包括超精密加工及特种工艺。下决心发展航空工业,等于动员全国工业技术精英,强制性提升本国工业制造水平。
1997年底全世界有民用客机16553架,其中70%是喷气客机;到2017年喷气客机将增加到26198架,增加16000架,生产由波音和空中客车垄断。中国到2017年要购买民用客机1591架,总价值750亿美圆。中国早在1980年就试制成功了150座的Y—10,只比欧洲晚3年。但是Y—10在80年代初期由于原因,被迫下马。以后20年,面对美国的战略压力和策略,我国航空制造业遭受严重挫折。自己的问题是:决策层次太高,随
政治多变,过分强调赚钱和对外合作,内部矛盾严重,丧失进取精神,不考虑长期利益,都不利于航空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