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3)
2017-08-11 01:07
导读: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不足 (1)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来源论述片面。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把对于比本国经济发展水平
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不足
(1)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来源论述片面。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把对于比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先进的技术作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这显得比较单一和片面。虽然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并非所有的技术都不具备竞争优势。以目前的发展形势看,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掌握的核心技术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技术地方化理论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的来源归结于对发达国家的技术的模仿与改进,忽略了发展中国家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区位仅限定在比本国经济水平的低的国家。按照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只可能对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本国的欠发达国家或者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进行投资。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流向发达国家而并非发展中国家,并且,这些企业当中有很多都是中小企业。原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在跨国企业的最高发展阶段才会向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的理论,就很难全面解释这种现象。
(3)对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很难解释。对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而言,解释中小企业在FDI中获得的高收益始终是一大难点。对现实经济的经验现象与经典的规模经济理论存在矛盾,中小企业的高效率在过去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规模经济既不能解释各类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也不能解释结果。规模经济只能部分解释企业个体层面的扩张,但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不能被厂商规模经济解释。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1、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注重培养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首先,要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先从具备优势的行业和产业开始发展,在发展中注重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同时把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有效的结合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技术的升级。其次,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反过来促进国内比较优势的提升。另外,优势的获得除了企业本身,还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以我国目前的技术,资金和管理水平,大部分企业都不具备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的实力。现阶段就应该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对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周边国家和其他欠发达国家展开投资。这种模式风险较小、收益相对较高,为继续扩大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成长打下基础。
3、注意协调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关系
对外投资和贸易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替代而是互补关系,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我国当前外贸出口受到国家经济的波动与国内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很多企业面临危机,甚至倒闭。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有效利用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导,从而促进投资和贸易的共同发展。对于遇到出口问题的企业,除了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还可以根据其技术与市场状况开展一部分产业转移,通过合理的参与国际分工为本国创造新的国际贸易机会,对外投资,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有效优化与提升,使得外贸中的比较优势就进一步增强。
4、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加快产业升级
我国目前的主导产业是制造业,而我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低技术,低附加值的消费制造业,产业结构比较低。现阶段我国要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要途径就是通过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将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规模的向周边国家进行转移,一方面缓解在国内遇到的发展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推进国内的产业升级,提升我国的产业优势。
除了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对外投资,技术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的对外投资也是必要的。在投资过程中加快对先进技术的学习,消化与吸收的能力,增强我国的竞争优势,进一步的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