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金供求现状及部门贡献率分析(2)
2017-08-19 06:56
导读:(二)非金融企业部门与金融机构部门通过初次分配对社会的贡献比较 初次分配是生产活动形成的增加值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
(二)非金融企业部门与金融机构部门通过初次分配对社会的贡献比较
初次分配是生产活动形成的增加值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其中,劳动力所有者通过提供劳动获得劳动报酬,政府因直接或间接介入生产过程获得生产税或支付补贴。从劳动者和政府的角度看,其所得是对参与生产活动的补偿,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对劳动者和政府的支付是通过初次分配对社会的贡献的体现,可以通过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及生产税净额所占比重反映。
1.从图1可以看出,1992—1996年,金融机构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远远低于非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虽然劳动生产率低于金融机构,但吸纳大量劳动力,支付的劳动力成本高,挤占了非金融企业可支配收入份额。但总的说来,这一阶段非金融企业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降低,金融机构部门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升高。1997—2000年,非金融企业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继续降低,金融机构部门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不稳定,但总体上是上升的。因此,在非金融企业劳动力成本不断降低和金融机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双重作用下,金融机构支付的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在1997年超过了非金融企业。
2.平均来看,金融机构通过生产税支付对社会的贡献大于非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生产税净额占增加值的比重虽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金融机构在1992—1996年上缴的生产税净额平均略低于非金融企业,1996年以后,金融机构生产税净额占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了近20%,远远高于非金融企业生产税净额比重。
(三)非金融企业部门与金融机构部门通过再分配对社会的贡献
再分配是通过对初次分配总收入进行转移支付,从而形成各个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转移支付的形式有收入税、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有可能获得经常转移收入,也有可能支付经常转移费用。经常转移支付与经常转移收入相抵后的净支付所占比例高,说明对社会贡献大。反之亦然。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金融机构在1990年代通过再分配对社会的贡献较高,以后逐年降低,到1999年几乎与非金融企业持平,非金融企业通过再分配对社会的贡献比较稳定,变化不十分明显,见图2所示。
根据非金融企业部门和金融机构部门对社会贡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金融机构通过初次分配对社会的贡献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明显小于非金融企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基本与非金融企业持平;金融机构通过再分配对社会的贡献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明显大于非金融企业,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有向非金融企业趋近的势头。从而使金融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对社会的贡献小于非金融企业,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与非金融企业持平。
参考文献:
1.蒋萍.贡献率分析:以机构部门分析为例.统计研究,2004,9
2.朱之鑫.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指标解释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