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理论比较的现实启示(3)
2017-08-21 03:25
导读:3、资本和劳动力后发劣势。由于后发国与先发国在制度和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先发国较之后发国的资本产出率和劳动产出率都要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
3、资本和劳动力后发劣势。由于后发国与先发国在制度和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先发国较之后发国的资本产出率和劳动产出率都要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本和劳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由于集聚效应,先发国和后发国之间出现了资本和人才的“倒流”现象,先发国资本和人才资源日益集中丰富,后发国在资本和人才方面却出现了“双缺口”,这将会进一步恶化后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因而,如何克服资本和劳动的后发劣势是摆在每个后发国面前的紧迫任务。
4、经济结构后发劣势。后发国往往存在着经济结构性弱点、经济波动且产业结构通常不易顺利转换的缺点。主要表现为:工农业发展失衡,生产结构单一,生产和分配呈现严重的瓶颈状态,外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经常出现波动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收入分配严重不均造成的两极分化,导致国内需求结构畸形,造成对国外市场的双重依赖,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而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严重落后,经济容易出现泡沫等。此外,后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惯性使其城市化和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三、理论对比的现实启示
通过前文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后发国并存着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对于一个后发国家来说,最重要是在充分认识本国存在的后发优势和劣势的前提下,抓住机遇,克服后发劣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对先发国家的赶超。否则,后发国潜在的后发优势就一定变为现实的后发劣势,阻碍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现在与发达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就必须把握时机,在客观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分析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具有的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以及潜在的后发劣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克服与弱化后发劣势,扬长避短,适时创新,不断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
1、充分发挥制度后发优势,克服制度后发劣势。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都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的因素。在国际竞争中,好的制度安排不仅能够吸引资金和人才,引进技术,而且能够节约各种费用,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社会效益。甚至,诺思和托马斯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当前,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制度转变,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制度的高效率。要实现这种历史性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发挥制度后发优势,借鉴、模仿先进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吸取和利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存量,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克服制度后发劣势,重视改革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问题。换言之,也就是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制度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实现制度创新、创造适宜制度,而绝不能对西方的市场制度盲目移植,照搬硬套。否则会造成新旧制度、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矛盾和冲突,损害制度效率,阻碍经济发展。
2、充分发挥技术后发优势,克服技术后发劣势。1956年著名经济学家索洛教授在其经济增长模型中证明了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技术更新。1957年他利用统计研究证明了美国经济增长有大约80%源于技术创新,仅20%左右源于资本积累。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目前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不仅要发挥好我国的科技后发优势,借鉴、引进和模仿先进国家的先进科技和尖端技术,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同时还要抓住时机,在缩短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争取和实现在高科技领域对先发国的赶超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后发国的科技后发劣势从而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实现经济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要实现科学技术的追赶、创新与超越,坚持信息化引导工业化、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科技经济发展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