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关系(2)
2017-08-23 03:34
导读:此外,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技术严重依赖技术转移和模仿,缺乏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这又使我国企业频频遭受外国的知识产权侵权调查。如2002年,6C联盟
此外,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技术严重依赖技术转移和模仿,缺乏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这又使我国企业频频遭受外国的知识产权侵权调查。如2002年,6C联盟(时代华纳、日立、IBM、松下、三菱、东芝)诉我DVD生产厂商侵权,使我国的生产厂商每生产一台DVD就要付4.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2003年初,美国通信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起诉我国华为公司,称华为公司在美国销售的路由器抄袭了思科公司的软件,这些都是具有较大影响的案例。
3.加工贸易比重过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
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在缺乏技术和品牌优势的情况下参与国际竞争,其能够选择的主要方式就是“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使我国企业严重依赖国外的技术和销售渠道,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不高,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总额为6905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8.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为4442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58.3%。这表明我国企业的出口严重依赖国外的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而自身所获的收益较小。
综上,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不强的根本性原因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
二、中国提升贸易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基本方法就是提升我国的技术能力。按照一般的理论,提升一国技术能力的路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技术引进;二是技术创新。由于技术引进能以相对较低的风险在短期内获得一定的收益,被许多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视为发展中国家提升技术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但本文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引进,当本国与技术领先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到一定临界值时,仍通过技术引进提升本国技术能力,以提升本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方法是不可行的,主要原因如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技术引进的速度和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完全受制于技术领先国
通过技术引进来提升本国的技术能力,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技术转移的控制权不在本国手中,技术引进的速度和引进技术的先进性都受技术领先国家的制约。技术转移的国际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卖方市场,技术的供给者拥有绝对的谈判优势,任何发达国家都会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和其他利益的目的,在其自身技术创新减速和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加速而出现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到一个技术差距临界点时,就会严格控制技术的输出。
2.技术引进不能实现经济和技术上的超越
通过技术引进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缩小技术差距,提升本国经济和技术能力,但在技术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之后,再想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缩小这种差距就不现实了。即是说,将技术引进作为提升本国技术能力的最主要措施甚至唯一措施,所带来的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在经济和技术能力上赶上技术领先国家,而不可能实现超越。日本作为技术引进和模仿的成功典范,已经在经济和技术的追赶上做到了最好,但之后它的经济发展就陷入了瓶颈,不能不说与其技术引进和模仿的政策有关。
3.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天然的矛盾
既然可以通过技术引进缩小技术差距,那我们为什么不能仅仅通过技术引进使技术差距缩小到技术的临界点后,再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赶超呢?因为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在于过于迷信技术引进所产生的魔力会形成一种惯性和定式,不仅在思路上,而且在开发方式和能力上,都会形成一种只求引进和改造,而没有创新的死胡同中。我们知道,技术引进的吸收和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在思维方式和研发能力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这也造成了政策上的差异。如,在国家对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上,强调技术创新者可能会更加重视对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和人才的投资,而强调技术引进者通常会更加重视对实用性研究的投入。一旦这种思维和方式形成定式和传统,要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是相当困难的。即使能够扭转过来,在研究的能力上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日本在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改进上具有最先进的能力,但日本缺少重大的突破性的技术发明,其把握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明显不如美国。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日本在经济起飞阶段过于强调对引进技术的吸收和改造,从而在研究方式、整体科研布局、科研经费投入上都是建立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定式,而当经济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之后,技术引进难以为继时,再开始从事创新型的技术研发就显得力不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