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 在某种程度上,《周易》是古先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是古人凭借灵感思维并藉以卦爻象或卦爻辞对宇宙万物本性的了悟或感知的结果。作《易》的目的在于“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性”,在于“极深研几”。《系辞》曰: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多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周易》既然某种程度上可以讲是灵感思维或人的理性与悟性相互交结的产物,是古人深研事物内在的本质或事物的运行规律或事物的奥秘的结果,因而可以“通天下之志”,“成天之务”,并能达到灵通而玄妙的境地。比如拳法之神妙,看不到急促用力却出手迅速,勇猛,觉察不到动身上步却能陡然而至。《系辞》还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是说,灵感思维的结果常常是直接用心对客观事物真相的了悟或感知,而这种了悟或感知却是很难仅仅用语言即能表达清楚的。这正如佛经中所说的“妙有”
或“空”,它们无所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不包,无所不在,却很难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等程序表达明晰。这时的灵感思维处于“言语道断,心行灭处”的状态,也就是大脑处于前念已熄,后念未起之际的混沌,空白阶段,只有潜意识活跃,几乎没有任何属概念的境地。也就是佛教禅经所讲的“不念一切,亦不存‘不念一切’的念头的境相。”《周易》也正是这样,仅仅通过抽象的卦爻符号和古奥,晦涩的卦爻辞,却能对事物本质作出比较客观的认识。 ,; 一般说来,凡是借助于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皆超不过音障,其速度较为缓慢,而在潜意识激发下的灵感思维则极为迅速,有时甚或超过光速。因为,相对来讲,语言具有拓朴性,靠语言进行的思维只能对事物进行线性的、分析的考察,不但速度相对慢,还丢掉了许多信息。而潜意识是一种不被人感知的思维方式,灵感是激发式闪现的意念,且多是些直觉式的抽象化,模式化的图象,因此灵感往往是全息的,几乎可以囊括整个时空。所以,灵感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述速度太慢,而且不可能全面,完整而深刻,只能借助符号,图象来表达。即使用语言来表达,也只能用些抽象的,哲理性的警句,偈浯,或借助某些有关具体事物的比喻。从这个意义上讲,《周易》的卦爻辞,卦爻象等确乎是灵感思维的产物。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Ec.Cn编辑整理)
; 灵感思维是一种高速,高效的思维,能概括事物的全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精髓,因而其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了正常的逻辑思维所达到的程度。正如《系辞》所言: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易经》是灵感思维的产物,是对天地万物的本质和全貌的最深刻,最完整的认识,因而才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速。”天地万物变化莫测,无一定之成规,易的变化也是无形无体的。凡无形无体的东西,用逻辑推理的一定之规去认识,分析,或用语言文字来精确,完整解,表述都是非常困难的。《》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和“无”的时空概念不同,只简单用属于“有”的时空概念去
认识,理解,说明属于“无”的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能的。人们一般的思维,如概念,判断,推理等,都借助语言,作为显意识活动在“有”的时空里进行。用这种逻辑思维方式说明“有”是有效的,但用于说明属于“无”的一切,则并非完全有效。老子所说的“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相反,正因为其内涵非常小,外延非常大,又可以说是什么都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人们很难说明它,是因为它和“有”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不一样的时空内。灵感思维的活动及其成果大都在“无”的时空内进行。要认识、说明,表述灵感思维及其成果必须用感知或心领神会的方法,而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则显得不够。
; 现代神经学认为:“思维是建立在化学媒介和脉冲之上的。经神经元到生物电脉冲,到化学媒介,再到生物电脉冲。引起这些脉冲的是脑接受的各种信息刺激。这种信息刺激就是思维的载体。但是,凡是用语言刺激进行的思维其速度就缓慢,而用非语言刺激进行的思维其速度就异常迅速。”这与《周易》提出的在“无思”, “无为”的潜意识状态下,用“感而遂通”的感知方式去认识世界,在非语言的高速度输入下产生的高速度,高效力的灵感思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对灵感思维的过程及其成果,必须用潜意识状态下的高速度的感知方法,才能予以说明和表述。要真正读懂、更好地理解《周易》,在“无思”,“无为”的状态下用灵感思维的方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四
; 脑科学认为,潜意识和显意识间不停地交换着信息,协调着彼此间的作用,才能保证人的意识活动正常进行。潜意识在激发灵感,促起顿悟时的作用是明显的。为了增强潜意识活动、启发灵感,就必须有效地控制显意识的活动。中国古代的武术或气功就是以“养浩然之气”为目的,促使身心进入“虚静”状态,从而在“无思’、“无为”的境界里调动潜意识,诱发灵感的。
; 梅花拳亦运用《周易》理论说明自己练神,运气的功法。《易经》艮卦卦爻辞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艮背”是安定心神之法,又称“洗心涤虑”或‘沐浴”之法。练功者练功开始时常将心意拘束太紧,心火上升而生烦燥之感,不能入静,此时需将南方之心火,退藏于北方之肾水,水火既济自然虑念不起。杂念摒除,潜意识活跃,从而为激发灵感创造了条件。 “行庭”又称“周天”之法。《乾·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练功时,身中黄庭太极确立,而天旋乎其外,往来不停。《易经.艮》曰: “时止则止”,即太极确立之意, “时行则行’,则周天已经运行。何谓太极确立?《性命圭旨》说:“心中之仁,安于中心之中,是为太极。”《系辞》进一步指出: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屈信相感而利生焉。”这也是说“行庭”之心法。梅花拳认为人身亦如一小天地,全身气血如日月之
相推,寒暑之错行,屈伸之往来,·自然周天运行。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由内而外,由小至大,又从外而内,由大到小,复归太极,是为一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