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提要】关于夸父之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2)

2013-05-21 01:16
导读: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夸父逐日”之夸父与“(应龙)杀蚩尤与夸父”之夸父是同一人。夸父大概是参加了涿鹿之战,然而他很幸运,他活了下来。战

  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夸父逐日”之夸父与“(应龙)杀蚩尤与夸父”之夸父是同一人。夸父大概是参加了涿鹿之战,然而他很幸运,他活了下来。战争的血腥杀戮使夸父清醒的认识到人的生命意义的价值,不是战争的杀伐,而是有着比战争,比杀戮更为重要的东西,等着他去追求。夸父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真正的死去,死的只是他从前狭隘的精神追求,正如张教授在论文的开头所说的,“(夸父究竟是谁?)是一个神话学、宗教学、诗学问题,解释学问题”。[14]张立新老师把有关夸父的神话并为一人名下,这是比较符合史料的。但他对夸父的两次死亡的理解,本人也不敢苟同。

  从现有掌握的材料来看,夸父的确是死了。他是原始先民中的一员,是人,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人,既然是人,就免不了生老病死。然而,本人认为,夸父不是死于所谓自然意义上的生老病死,而是死于应龙之手,是“以兵败而被杀”的;而且,文献《山海经·大荒东经》和《山海经·大荒北经》把夸父的死与蚩尤联系在一起,似乎可以肯定地说,夸父因战争而死,“盖夸父与蚩尤同为炎帝之裔,在炎黄斗争中,蚩尤其兵为炎帝复仇,夸父亦加入蚩尤战团,以兵败而被杀”。[15]这也说明,夸父死于应龙之手。而夸父死于应龙之手这一事实,则说明它更多具有史实性。

  既然夸父“以兵败而被杀”,为何又有“夸父逐日”渴死之说呢?根据前面对“夸父逐日”神话分析,我们知道,夸父在死之前曾对子孙做出巨大贡献,以至于他所在国家的子民怀念他,遂纪念他,而且把他们所在的国家改为“夸父国”。试想一下,一个对“夸父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夸父,一个为人们所崇拜的夸父,“夸父国”所在的子民会以这样的心态接受夸父死于异族应龙之手?我想,这在具有祖先崇拜的原始先民看来,于情于理也难以为人所接受。他们更多地认为,夸父是为他们日月积劳,终致累死,渴死的。所以,在“夸父国”的子孙看来,数千里的桃林就是夸父日月积劳,终致累死,渴死的佐证,于是创造了“夸父逐日”这一旷世神话,从而既赋予夸父于神性,又赋予夸父于人性,且神性大于人性。而“夸父逐日”这一旷世神话被创造之后,概为人所采集编撰,遂得以流传至今。而“夸父逐日”而渴死这一神话文本又与应龙杀夸父这一神话文本出现矛盾,遂《山海经·大荒北经》综合两说。从这也可大致看出,概先有《山海经·大荒东经》夸父死于应龙之事实,而后有《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之神话,最后乃有《山海经·大荒北经》综合以上两说。

四、夸父逐日: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有关夸父两种不同死法的相关文本看作是相互独立的载体,同时,他们之间有些地方可以相互印证,文献本身并不矛盾。“夸父国”所属子民创造了著名的“夸父逐日”神话,并且具有神性的夸父最后也逃脱不了一死,这究竟有怎样的一种意味呢?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1)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肯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命题。原始先民要想生存下去,有必要“与天斗”,其乐融融;“与地斗”,其乐也融融。夸父死前留下数千里的“邓林”,致使人民以他的名义称他们所在的国家为“夸父国”,这充分肯定了夸父死前所从事的劳动的价值。他生前曾争分夺秒地劳动,“夸父国”的子民永远纪念他,使他不朽。遂“夸父国”的子民在创造“夸父逐日”这一旷世神话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劳动的伟大,并赋予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积极意义。

  (2)对生命有限性的体认

  “夸父逐日”神话之夸父,是神,具有神性,他饮完“河渭”之水,欲再饮“大泽”之水;同时,夸父也是个人,具有人性脆弱的一面,最终,他逃脱不了命运的惩罚。他的寿命结束了,他死了。他是多么珍惜上帝赐予他的生命,于是他同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从事劳动,为子孙创造价值,但他最终又被上帝给抛弃了,他死在一个似乎被子民遗忘的角落,否则他也不至于“道渴而死”。他仅有的一次生命在不经意中被他给弄丢了。人们爱戴他,但是上帝遗弃了他。夸父的寿命结束了,“夸父国”的子民是认识到这一点的;但同时,“夸父国”的子民又是矛盾的,夸父仅有的一次生命被上帝给夺走了,可是,他们又是多么地不愿意让这位创造巨大财富的人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于是“夸父国”之子民在创造“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过程中,既赋予了他巨大无比的神力,又充分考虑到了他生命的有限性。

  (3)对生命价值意义的体悟

  在“夸父国”的子民看来,生命是有它自身的局限性的,连夸父这样的神人,最终也免不了一死,何况不具有神性的人。人比之于茫茫宇宙,要渺小、简单得多。但是,人就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自甘示弱吗?答案是否定的,“夸父国”的子民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他们创造的神话文本解读中,我们看到了“夸父国”子民的乐观态度。虽然是肯定了人生命的有限性,但也意识到人在自然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只要从事劳动,就能在自然力面前有所作为,夸父一生的行迹就证明了这一点。人们纪念夸父,以他名字命名自己的国家,并创造了“夸父逐日”这一旷世神话,也表现了先民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体认。而“夸父逐日”神话,为什么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原因之一就在于神话文本当中蕴寓着原始先民的祖先崇拜精神实质。

  (4)具有浓厚的悲剧审美意味

  “夸父逐日”这一神话,之所以几千年来衰为人们所喜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神话文本当中蕴涵着浓厚的悲剧审美意识。中国虽然缺乏对悲剧的理论分析(20世纪初才把西方的悲剧理论引进我国),但中国实不乏有大量的悲剧事实,“夸父逐日”便是一大悲剧。

  “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悲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悲剧人物:夸父。夸父是历史神话化的人物,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大致知道,夸父是一个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的人。他种植上千亩的“邓林”,大概是因为他们缺少食物。而他这种拼命劳作,舍己为公以至于致死的精神,正是悲剧人物的体现。二是悲剧命运:生命的结束。夸父能“饮于河渭”,且欲“北饮大泽”,真谓神人。但就是这样的神人,终究免不了常人一死。上帝给了他生命,也给了他巨大的神力,但他用此来劳动,日以夜继,不辞辛劳,同时间巨人赛跑,他为子孙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最终自己也倒下了,他“渴死”了,可能在一个不为人发现的地方,后来才被人找到。夸父死后被人视为英雄,而英雄在结局时却死了。正如别林斯基认为,英雄在结局必须死去,“如果没有这个牺牲或死亡,他就不成其为英雄,便不能以自己个人为代价实现永恒的本体力量,实现世界的不可逾越的生存法则。”[16]可见夸父悲剧的结局是夸父用生命去获取的。人们不禁为夸父的事迹所震撼,而在这震撼之余,就产生了这一旷世神话。

上一篇:内容提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制度化处于消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