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探讨新时期国学发展的(4)

2013-06-07 01:23
导读:复兴,不是复古。国学复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平崛起与国学复兴可以说是互为条件的,崛起不是民族主义意义上的崛起,而是中华民族摆脱一个

复兴,不是复古。国学复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平崛起与国学复兴可以说是互为条件的,崛起不是民族主义意义上的崛起,而是中华民族摆脱一个世纪以来被奴役、被压迫的尴尬境地之后的一种文化自觉,是对中华文化的回归与体认。从建国后的政治独立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振兴再到眼下的国学复兴。这一次是我们真正的走向全面复兴。我们坚信,只要秉持开放且包容的心态,假以时日,那么国学一定可以起到振衰起弊之功效。并且和平崛起的文化内涵呼唤国学的研究发展与之相互呼应,同时和谐社会的理念也恰恰是国学理念的精髓之一。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崛起并非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我们不仅期待着,同时也在为之努力着。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
[2]张立文,《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3]史成明,《国学热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定位》,《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8月
[4]彭永捷,《国学,我们能期望什么》,《人民论坛》,2006年02月
[5]丘立才,《何为中国的“国学”》,《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10月
[6]李泽厚,《试谈中国的智慧》,《李泽厚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
[7]尚钊,《砖头?粮食?——国学命运刍议》,《美与时代》,2003年12月
[8]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
[9]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胡适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10]江凌,《试论国学和“新国学”》,《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月
[11]楼宇烈,《国学百年争论的实质》,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2]刘军宁,《南方周末》,2006年12月7日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一 需要与局限 上一个世纪初,章太炎曾提出著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