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本文所引楚简出处如下:
包山简——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望山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5年6月。
天星观简——滕壬生:《楚系简帛文字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晏昌贵《天星观“卜筮祭祷”简释文辑校》,丁四新主编《楚地简帛思想研究(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275页。
新蔡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2] 陈伟:《包山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152—153页。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东方出版社,2000年4月,第280页。
[3] 关于卜筮简中常规性卜筮和非常规性卜筮的区别,参看陈伟:《包山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151—156页。陈伟:《葛陵楚简所见的卜筮与祷祠》,载《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第35—36页。
[4] 晏昌贵《天星观“卜筮祭祷”简释文辑校》,第275页。
[5] 《望山楚简》,第93页注释44。
[6]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66页,岳麓书社,1985年4月。
[7] 《包山楚简》,第53页注释344。
[8] 原注:参看李家浩:《从战国“忠信”印谈古文字中的异读现象》,《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2期。
[9] 原注:参看朱德熙、李家浩:《鄂君启节考释(八篇)》,载《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按:所引文章又收入《朱德熙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5年2月,第191页。
[10] 陈伟:《包山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152—153页。
[11] 裘锡圭:《释殷墟卜辞中的“卒”和“
[12] 邴尚白《楚历问题综论》,《古文字与古文献》(试刊号)146—187页。于成龙《楚礼新证——楚简中的纪时、卜筮与祭祷》1—4页,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5月。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