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頁146。
[2]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頁200。
[3] 裘錫圭,〈「畀」字補釋〉,《語言學論叢》第六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頁141-142;〈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頁158。
[4] 許寶華、宮田一郎編,《漢語方言大詞典》(北京:中華書局,1999),頁6866。溫昌衍,〈客家方言的特徵詞〉,收入李如龍主編,《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頁252。
[5] 羅翽雲,《客方言》﹝國立中山大學國學院叢書第一種﹞(臺北:古亭書屋,1972),頁211-212。
[6]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頁267。有關「訊」字的釋讀,參蘇建洲,〈上博楚竹書〈容成氏〉、〈昔者君老〉考釋四則〉,「簡帛研究」網站論文,2003年1月15月;陳劍,〈上博楚簡〈容成氏〉與古史傳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中國南方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2003年12月19日。前者釋為「*﹝鼓-支+千﹞」字,後者讀為「訊」。
[7] 陳劍,〈上博簡〈容成氏〉的拼合與編連問題〉,「簡帛研究」網站(www.jianbo.org)論文,2003年1月13日。、〈上博楚簡〈容成氏〉與古史傳說〉。
[8] 參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頁117、104。
[9] 參董同龢,《上古音韻表稿》(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5),頁155、163、164。有關這種牙音通齒音的情況,陸志韋也舉出「*﹝朔-月﹞」、「朔」為例,參《古音說略》﹝收入《陸志韋語言學著作集(一)》﹞(北京:中華書局,1985),頁263、270。另外,郭錫良則將「*﹝朔-月﹞」歸在疑紐鐸部,「朔」在山紐鐸部,「愬」在心紐鐸部,參《漢字古音手冊》,頁82、31、104。
[10]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頁174、175。
[11] 參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頁78。
[12] 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說:「『告』和『訴』在表示言語行為上,意義相近,但是『告』的意義更廣泛。用作告訴義時,『告』偏重在告知,『訴』偏重在陳述;用作控告義時,『告』偏重在告發,『訴』偏重在陳述。」(北京:中華書局,2000),頁127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