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水浒传》中对饮食及其有关风俗民情的描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梁山英雄大碗吃酒、大块吃肉,豪壮气概动人心魂。作者描写饮食的意图,主要是为了刻划人物的性格,自然地展开故事情节,有力地表达主题思想。同时,可以让读者看出,书中所写饮食的方式方法及其程序,都是山东梁山泊一带的风俗礼仪。我们从中知道,《水浒传》的作者对山东一带民间生活十分熟悉,对梁山泊一带的饮食文化了解得更为详细深刻。
对酒类,书中所写,有荤酒、浑清白酒、村酒、老酒、透瓶香、茅柴白酒、玉壶春酒、素酒、蓝桥风月酒。
自古以来,鲁西南一带酿酒作坊很多,主要是生产白酒,也称清酒、村酒。《水浒传》作者特别注重人物的饮酒。把饮酒当作塑造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例如,金本《水浒》第三回,鲁智深作为和尚还大碗吃酒,先吃了十来碗,又撕着狗肉,蘸着蒜泥吃了十来碗,把店主都惊呆了,才演出大闹五台山的喜剧,表现他不受宗教束缚,要求自由的粗犷豪放性格。第十回,“林冲雪夜上梁山”,在朱贵酒店里吃了三四碗,因去梁山要经水路,又无处觅船,内心烦闷,又吃了几碗,才由酒生情,写下那八句豪言壮语,表现了他报仇雪恨上梁山的决心。二十二回,写武松到阳谷县,一连喝了十八碗“透瓶香”,才演出了景阳冈打虎的活剧。以上三位喝的都可称为英雄酒。而在二十三回中,西门庆与王婆给潘金莲斟酒、劝饮,潘金莲几钟落肚,便动了春心,他们喝的是挑情酒、浮荡酒。二十五回,武松请众高邻来大哥家喝酒,要众位做个证见,喝的是杀人报仇酒。二十四回,宋江被老阎婆拉去,喝的是窝囊酒。最引人关注的是十四回为夺取生辰纲,晁盖、吴用、刘唐、阮氏三雄立誓饮酒,七十回梁山泊一百单八将大聚会,对天宣誓毕,众人歃血饮酒,大醉而散,喝的是聚义酒。《忠义水浒传》第七十五回,殿前太尉陈宗善到梁山,十瓶御酒是招安酒。八十二回宋江等投降朝廷,天子命摆御宴,一百单八将喝的是投降酒。八十三回“陈桥驿滴泪斩小卒”,那军校喝的是断头酒。到一百回,朝廷御赐毒酒,宋江自知酒中下毒,死在旦夕,但是出于对朝廷的愚忠,生怕李逵造反,又将李逵药杀,而李逵出于愚忠,死而无怨,喝的是悲剧落幕酒,令人慨叹不已。
以上所述,可以让人品味酒文化的丰富内涵:风俗人情,人物性格的、文化素养、伦理道德、政治手段,兴盛衰亡。
至于《水浒传》中的食人肉,是一种反常现象。其实,这种描写,也是有历史根据的。苏辙《龙川略志》说:“齐尝大饥,群氓相脔而食”。庄绰《鸡肋篇》:“宣和中,京西大歉、人相食”。“自靖康丙午岁(1126年),金秋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人肉之伤,残于犬冢”。《元史》卷三十二载,元泰定三年至文宗至顺元年(1326-1330年)久旱不雨,“大饥、民相食”。从中可知,宋末至元,山东境内,包括鲁西一带确有人吃人的残酷事实。
鲁西南一带民间座次礼节至今与《水浒传》所写相同。以左为上首,右为下首。围桌而坐,对房门一面为尊位(上首),依次是左右,最下称“打横”即同尊位对面。金本《水浒》十四回中,吴学究到石碣村为客,阮小二请教授上坐,吴用却说“使不得”,阮小七心直口快:“哥哥只顾坐主位,请教授坐客位,我兄弟两便先坐了。”二十一回,宋江到柴进庄上,受到热情款待,请宋江正面坐地(面南),柴进对席、宋清侧首位下。二十二回,在小酒店里,宋江上首坐了,武松下席(下首)坐了,宋清横头(打横――靠门)坐定。然而,在二十三回中,武松到哥哥家吃饭,“武大叫妇人坐了主位,武松对席,武大打横”。金批:“坐得绝倒。只一坐法,写武大浑沌,武二直性,妇人心邪,色色都有。”
由上可知,《水浒传》的作者在深入体验山东梁山泊一带生活的基础上,运用巧妙的技法,通过饮食方面的描写,得心应手地活现出民风民情,并在再现风土民情中成功的刻画了人物性格,揭示了社会现实,又使此书成为研究民俗学的宝贵资料。
三、《水浒传》语言与山东梁山泊的土语
梁山一带的生活习惯常用语言与鲁西南相同。这里着重从《水浒传》中山东言土语,看它与山东梁山泊的关系。
在第十九回中宋江几次对刘唐说“不是耍处”。“耍”是“玩”的意思。山东从郓城到沂水不少地方都将“玩”说“耍”,这里是“不是好玩的地方”,有“危险”之意。第二十回中,宋江对阎婆说,“端的忙些个,明日准来”,系标准的郓城一带方言,“端的”即“真的”,“准来”即“一定来”。“直恁地这等”,是“怎的能这样,真是烦人”的意思。宋江暗忖道,“那虔婆倒先算了我”是“那老婆子却事先算计了我”之意。唐牛儿说,“我喉急了”,是他为生活紧迫,“逼急了”的意思。那婆子“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缘”,和“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都是纯粹的鲁西南方言。“放你娘的狗屁”,也是山东骂人的话。唐牛儿骂老太婆“教你双日不着单日着!”“着”是“挨”、“受”之意。“侧街卧巷的横死贼”中的“侧街卧巷”也说“倒街卧巷”,象条横躺的死尸似的,连同“死贼”都是鲁西南一带骂人的方言。“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系山东俗语。“你女儿忒无理”,“忒无理”即“太不讲理”,鲁西南一带常用“忒”来表示“太”的意思。唐牛儿“去阎婆脸上只一掌,打个满天星。”“满眼冒金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披麻救火,惹焰烧身”是山东很多地方用来形容惹火烧身的歇后语。第二十一回中,宋太公说,“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 不肯本分生理……他与老汉水米无交,并无干涉”中的“本分”、“生理”即“安分过日子”。“忤逆”则是不顺从父辈,不安分守已之意,“干涉”是“关系”之意。“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来告”中的“挑唆”、“披头散发”都是浅显易懂的山东梁山方言。“不会周全人”中“周全”是“关心照顾”之意。“干连的人”即“有牵连的人”,也是鲁西南方言。武松说,“你是什么鸟人?敢来消遣我!”中的“鸟”字,是山东不少地方放骂人人粗语,二十二回武松在与酒家对话和遇虎前的自言自语中就一连用了七次。使用此字最多的是粗人李逵。
第二十二回,武松与宋江分别之后,“寻思道,江湖上只闻说及时雨宋公明,果然不虚,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其中的“寻思”是“考虑”,“闻说”是“听说”,“不虚”是“不假”,“结识”是“结交”,“不枉”是“不亏”之意。都系山东方言。“不要你贴钱”,“贴钱”是“添补钱”、“倒贴钱”;“休要引老爹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之中,“老爹”是鲁西南、鲁西北一些地方对父亲的称呼,“性发”即“发脾气”,“通教”是“全部把”之意,亦是山东方言。酒家道,“这厮醉了,休惹他”,“这厮”是“这家伙”,“休惹他”即“不要引他发火”,北方方言。武松“绰了哨棒”,“绰”是“拿起”之意。武大郎说武松“如何不看见我则个?”“看见”是“看望”之意,“则个”是语尾助词,相当于“呢?”是寿张、阳谷一带方言,梁山泊一带过去也相当流行。第二十二回中,“净辨”即“净般”、“清静”的意思。“缠他(她)”即老财主“缠磨”地、“挑斗”潘金莲。文中说潘金莲嫁给武大,“倒无般不好,为头的爱偷汉子”,“为头的”是最主要的(毛病),潘金莲对武松说,“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是梁山俗语,说看不起武大郎这样呆头呆脑、软弱无能之人。“央了间壁王婆”中,“央”是“央求”,“间壁”是“隔壁”,“伏侍”是“侍奉”、“伺候”之意,“撩拨”、“撩斗”都是挑斗风情之意。均为山东方言。“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山东人常用“顶天立地,噙齿戴发”来形容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热血男儿。“表壮不如里壮”是山东地方的俗语,意思是,丈夫在外能干,不如有个安分勤快的媳妇。“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这是山东许多地方用来形容正直、好强之人的群众语言。“搠”字更是山东土语。王婆说:“自古道‘骏马却驮痴汉走,巧妻常伴拙夫眠’,月下老偏生要是这般配合!”“自古道”两句系山东民间谚语,“偏生”更是典型的鲁西南方言。“约莫未及半个时辰,又踅将来王婆店”,“约莫”是“估计”、“大约”之意。“撮合山”,是山东一些地方称会撮合事的人。“怎吃得耳刮子”,“耳刮子”是指“打脸”,纯鲁西南方言。王婆自夸“虽然人不得武成王庙,端的强似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也是山东一些地方的歇后语,表示自己(或他人)的本事,能达到目的。“却说西门庆巴不到这一日”,“巴不到”是急切昐望之意,鲁西南、鲁西北方言。“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系山东俗语。“那西门庆须了得,……干吃他一顿拳头……干结果了你。”“须了得”是“真了不得”之意,“干”是“白白地”,“只见武大裸起衣裳,大踏步直抢入茶坊里来。”“裸起”即“撩起”、“掀起”,“直抢入”是“一直闯进”之意。西门庆听那妇人一说,“却似掉在冰窨子里”,山东许多地方把地窨叫作“地窨子”。
《水浒传》中的山东方言、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很多,丰富多彩,随处可见。可以看出,作者对山东及梁山泊一带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语言表达都十分熟悉,在创作中能运用自如,准确而又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刻划人物的性格,突出作品的主题,这也是《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之一,实为难难可贵。
注:本文参阅或引用的资料目录有吕乃岩《<水浒>故事在南北两地流传情况》、李永先《<水浒>与山东》、李永祐《<水浒>中的地名证明了什么――<水浒>成书“嘉靖说”质疑之一》、曹晋杰、朱步楼《学术研究必须实事求是,除假求真――兼评<施耐阉研究>一书》,王衍用、王学真《北宋梁山地区地理环境探考――兼论宋江据梁山泊起义的可能性》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