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红楼梦》含蓄风格带来的艺术效果
由于《红楼梦》具有含蓄的艺术风格,因此“脂评”一再强调:“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看官闭目熟思,方可趣味。
”读者的阅读过程是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这个接受过程又是个主动过程,读者不仅调动自己的视、听器官进行感性的直观活动,而且调动整个心灵去探求与把据作品的内在精神、深邃意蕴;并结合自身对作品进行品读。含蔷的手法,能造成一种深厚的意蕴,让读者发挥想像力参与再创作,纫致地体味作品,把握其内在意蕴;含蓄还能进一步激活族者的接受活动,给读者留下进行艺术想象和创造的无限空间。掌握了方法之后,读者是越读越有味,读了还想读。因为诱导读者去体味出来的意蕴要比作者直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意思要丰富、有效得多。“细按”、“熟思”的读者,每读一次都可在心领神会之际获得新的东西,它就像一
个浩瀚的海洋;可以取之不尽,因而屡读不厌。《红楼梦》以外的小说,恐伯就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例子来。
况且,“就‘言在此而意在彼’:来说,、即使读者未能理解出‘在彼’之‘意’,也未尝不可以仅就‘在此’之‘言”去读它的故事,尽管这里有深浅,表里的不同,但人们都可以在这里获得自己的理解趣味。”⑥这也许就是:《红楼梦》;的读者这么多,不管读不读得懂,大家都叫好,大家都爱读的原因吧。
注释:
①各申画小蝉的历史的变迁),见6爵蚂肋入::水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②凡引《红楼梦》原著的文字均出自岳麓书社1987年4月版的《红楼梦》
③《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I年版。
④《论词随笔》,见《中国历文论选(四)》,上海出版社1980年版。
⑤《(绛洞花主)小引》;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l981年版。
⑥曾扬华《红楼梦引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