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老子《道德经》本质上是一部“兵书”(1)学毕(2)

2013-10-09 01:07
导读:第三,讲“武学”多,“战争”少。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指的是什么?就是指的“柔弱胜刚强(也包括“刚强胜柔弱”)之道”;老子的“德”

  第三,讲“武学”多,“战争”少。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指的是什么?就是指的“柔弱胜刚强(也包括“刚强胜柔弱”)之道”;老子的“德” 指的是什么?就是指的制约和规范“柔弱胜刚强(也包括“刚强胜柔弱”)之道”的,使之“得道”并用于正道而不走入邪道的思想、行为规范。由此,表现出了老子“以德治道”的思想。老子将“柔弱胜刚强”之道运用于“武打”,则缔造了“武术”;老子将“柔弱胜刚强”之道运用于“社会”,则揭示出了“民心无敌”,及其“民主思想”、“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其及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民主推进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老子的“武术”思想、“民心无敌”思想,及其“民主”政治思想,构成了老子的“武学”思想。正是如此,《道德经》讲“武学”多,其具体表现在讲“如何才能‘得道’”、“如何才能‘治道’”多,而讲“战争”少。由于人们不懂老子的“得道”和“治道”思想与“武学”的密切相关,也使得人们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引来诉讼不休。这是《道德经》难读、难懂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道德经》采取了韵文体的写作形式,显得行文无序,又通篇散漫的穿插了不少的哲理、哲言和类比、比喻等等,显得庞杂无章。而且,《道德经》一字千钧,言简意赅,一字把握不好,就可能曲解原意,甚至谬以千里。这些,都是导致《道德经》难读、难懂的间接原因。

  为了便于了解《道德经》思想,这里,不妨将其条理化。故老子《道德经》的理论脉络是:首先、老子吸收和创新了伏羲及《周易》的“阴阳”观,及其“变化”观,以此,为其“武术”、“武学”奠定了哲学基础。其次、老子基于“阴阳”、“变化”观而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创见,这就是:提出了“柔弱胜刚强”来与“刚强胜柔弱”针锋相对。在老子看来,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刚强胜柔弱”表现为“统治思想基础”,是对统治者的抽象,而“柔弱胜刚强”表现为“被统治思想基础”,是对百姓的抽象。在一定条件下,“柔弱”可以战胜“刚强”。从而充分表现出了老子思想是对统治者的“霸道”、“暴政”的批判和否定。这正是老子的武学思想之所以要保密的原因。最后、老子揭示出了“柔弱胜刚强”适用的内在条件,而缔造出了“武术”、“武学”。具体说,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老子将“柔弱胜刚强”运用于“武打”,创新和揭示出了一系列的哲学范畴和概念,形成了一系列的打法理念、法则和方法,从而将“武打”变成了“武术”。另一方面,老子将“柔弱胜刚强”运用于“社会”,并基于“以德治道”的思想,揭示出了“如何才能‘得道’”、“如何才能‘治道’”等“武学”思想,这就是揭示出了“德高道高”的“武学”思想和揭示出了“民心无故”的“武学”思想。

  而且,将《道德经》视为“兵书”的最根本的理由在于,老子提出的“柔弱胜刚强”是对统治者赖以的“刚强胜柔弱”的批判和否定。因此,如果说,“刚强胜柔弱”表现为统治者以武力为基础的“霸道”统治的话,那么,老子的“柔弱胜刚强”则是要冲破和砸碎统治者的“武力”和“霸道”的统治,以实现“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故在“柔弱胜刚强”与“刚强胜柔弱”之间,反映出了“以武制武”的原则和精神。而这点,正是《道德经》“兵书”本质之所在。历史的看,老子的“武术”、“武学”思想,造就出了中国“武学文化”,并实际的左右了从东周到西汉的中国几百年历史。表现在:老子的“武学”思想,即旨在如何“止武”、“止戈”的问题上,开启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的“武学”思想,即“民心”和“爱民”、“公平”和“正义”、“忘我”和“无畏”的精神,造就出了中国的“侠士”,孕育出了中国的“武侠文化”;老子的“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主张,在西汉初得到了实现。特别是,老子的“武术”、“武学”思想完全被孙子、鬼谷子等人继承和发扬,从而使得中国“武术-军事”一体的“兵法”面世。这种“兵法”思想,上演出了诸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秦扫六合,并最终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威武雄壮的历史大戏,也使“中国武术”、“中国兵法”彪炳青史,万古不朽。从而深刻展现出了在国家、阶级这种“文明”延续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的“文明发展里程碑”,这就是:中国的“武术”、武学“文明”和战争“文明”。所以,老子的《道德经》本质上无疑是一部“兵书”。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老子》美学思想的三个本原要素(1)学毕业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