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论(一)学毕业论文(2)
2014-05-17 01:15
导读:凯瑟琳对于婚姻的选择表示出悔恨,且一病不起,这也是希促成由“人”转为“魔”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且看凯瑟琳弥留之际与希的对话: “但愿我能抓
凯瑟琳对于婚姻的选择表示出悔恨,且一病不起,这也是希促成由“人”转为“魔”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且看凯瑟琳弥留之际与希的对话:
“但愿我能抓住你不放,一直到我们两个都死掉!我才不管你的痛苦。你为什么不该受苦呢?我可在受呀!等我埋在里面的时候,你会快乐吗?二十年后你会不会说,那是凯瑟琳·恩萧的坟。很久以前我爱过她,而且为了失去她而难过?”(凯瑟琳)
“你现在才使我明白你曾经多么残酷一一残酷又虚伪。你害死了你自己。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而你,却出于你自己的心意,这样作了。”(希)
再亲亲我吧!别让我看见你的眼睛!我饶恕你对我作过的事,我爱害了我的人一一可是害了你的人呢?我又怎么能够饶恕他?(希)
深沉的爱无异于深沉的恨,这段对话以“恨”衬“爱”凄清,哀婉,催人泪下。而上面希斯克利夫的后一句话则令我们找到了这个魔鬼为何对包括新生的一代人同样施以泯灭人性的折磨的原因,既不是为自己。而是对“害”了凯瑟琳的整个庄园进行报复。
为了爱,希斯克利夫选择了更需要勇、力量、坚强的方式;为了爱,希斯克利夫敢于面对死亡:凯瑟琳落葬那天,他掘开坟墓,想掀开棺材盖,愿别人用泥土把他和爱人都盖起来一一他渴望与凯瑟琳同生共死。但凯瑟琳的幽灵把他领回了家。于是,十八年来,希斯克利夫忍受着只能听见爱人声音却看不见爱人身影的折磨,这并非常人可以忍受;为了爱,希斯克利夫选择了复仇,他拼了命干,要把两个人家毁了;
希斯克利夫人格中的理性力量已经非常软弱,它几乎不能将他从魔鬼的世界里拉回。他以病态的方式残害着山庄人们的人性,他行走在通往魔域的路途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呼啸山庄》中最激荡人心的就是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普通男女相爱注重感官和心理的愉悦,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关系既是男女之爱又远远超出了普通的男女之爱。有了
哲学含义,我们称之为“灵魂之爱”,“爱源于人类心灵深处的孤独。…‘爱源于人本身的某种匮乏。”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不是甜蜜的,也没有祝福,而像一团火焰。
细细的解读希斯克利夫,我们发现他并非是个纯粹的恶魔,他仍是一个人一一“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他有伟大、光明的爱情,他有爱和恨的力量,但他也有复仇的盲目和渺小.还有对孤独、失去爱人的恐惧时的软弱。希斯克利夫是个复杂的灵魂。
复苏的人性之美
在魔鬼与人之间,隔着一道理性之墙。在希斯克利夫蜕变为“魔”后,除了哈里墩与凯瑟琳·林墩之间产生的情素外,小说申再也见不到一丝光亮。因此,我们期待一个能够打破人魔之阀隔离的通道,使山庄得些光明与生机,同时也期待一种力量能够唤回泯灭以久的良知与人性,或者,永远地毁灭一方。
忽然间他的手指松开了;他的手从她头上移到她肩膀上,注意的凝视她的脸。然后他用手捂着他的眼睛,站了一会,显然是要镇定他自己,叉重新转过脸来对着凯瑟琳,故作镇静地说一一“你必须学着避免让我大发脾气,不然总有一天我真的会招你杀死的!……躲开我,你们所有的人躲开我!”
这是全书最为精彩的一刻,“手指松开”的动作意味着一个充满报复欲极强的魔鬼的人性的复苏。的确,这个魔鬼在一对抗争的恋人身上发现了少年时代的自己与凯瑟琳的身影。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五分钟以前,哈里墩仿佛是我的青春的一个化身,……我被她的形象围绕着。”正如他说,这的确是一个“很糟糕的结局”他曾经像魔鬼一般毁灭这两所房子并将我置于权利的中心,然而此时他却发现自己毁灭任何一所房子的意志都已经消失了。旧日的敌人己被打败,他已经失掉了欣赏他们毁灭的能力。懒得做无所谓的破坏了。
作者以诗意的语言叙述了这一段情节,在魔鬼复苏为人的过程里。我们重新感受到了人性中关的魅力。 ‘
希斯克利夫的荒原气质、灵魂之爱、残酷的复仇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荒原气质是他的精神元素,决定了他与同样气质的凯瑟琳的灵魂之爱,爱的背叛导致复仇,荒原气质又导致复仇的残酷和“冲决一切”;爱在荒原中发出的扣解信息又把希斯克利夫从复仇中解脱出来最后,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相拥在荒野,他的灵魂在荒原中被爱拯救。
在魔鬼与人之间,希斯克利夫最终选择“人”结束了自己的命运。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希斯克利夫几乎“撕破”了所有与之相关的有价值的事物,但在复苏为人后留给我们的,却并非全是泪水与伤感,我们感觉到了悲剧对于我们心灵的净化。
弥留之际的希斯克利夫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告诉你我快要到达我的天堂了:别人的天堂在我是毫无价值的,我也不稀罕。”
这句话强调了“我的天堂”,与我们乎常所说的“天堂”、“天国”相区别,他的天堂虽不完美,但很真实,他的理想也永远存留在从人到魔鬼,再从魔鬼到人的过程了。
结语:主人公永远在魔鬼与人之间的原因
荣格说:“生命就像以根茎来维持住生命的植物,它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的,是深藏于根茎的,露出地面的那一部分只能维持一个夏天。我们所看见的是花,它是会消逝的,但根茎仍然在。”希斯克利夫真正的生命是他纯自然、具有野性的那部分,露出地面的是他被伤害后生成的“非我”,后者只是个短命鬼,前者永不消逝。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劳资矛盾的激化,使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一个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生活在革命势头正健,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打上了可见的烙印。可惜,上帝似乎毫不吝啬地塑造了这个天才.又似乎急不可待地伸出了毁灭之手。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无一例外的先于父录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一一“维多利亚鼎盛时代”离开了人间。但她笔下所刻画的人物却让后世读者铭记在心。希斯克利夫的刻画打破了流行的“奋斗一一成功的情节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新情节,这是对维多利亚时代价值观念的否定。与其价值标准格格不入。
参考文献:
1、(英)艾米莉‘勃朗特,方平译:《呼啸山庄》,上海:土海译文出版社,1994
2、(美)霍尔等,冯川泽:《荣格
心理学入门》,北京:三联出版社,1987
3、程为宝:《<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再审视》,榆林高专学报,2002/03
4、甘碧群:《“恶魔”的魅力—<呼啸山庄>与<卡门>主人公浅论》,广西师院学报,2002/02
5、赵锋:《<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形象异议》,重庆师院学报.1 994/03
6、张宁:《浅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形象》,温州师院学报,1999/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