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小川看中国新诗的探索和发展学毕业论文(2)
2014-08-31 01:41
导读:就形象思维结构和感情结构形态在诗中的外化与物化而言,格律体诗侧重于语言文字 的外部结构,自由体诗则侧重于内在(或隐形)结构。同时,它们表现在
就形象思维结构和感情结构形态在诗中的外化与物化而言,格律体诗侧重于语言文字 的外部结构,自由体诗则侧重于内在(或隐形)结构。同时,它们表现在节奏感和旋律感 的形成与运行方面,一个注重“节奏单位”有的组合与变幻;一个则注意节奏的自 由舒展,“临风作态,随物赋形”,“如同行云流水”。就是说,格律体诗和自由体诗 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仅是形象思维结构和诗人感情结构的“侧重点”和“落脚点”的不 同。“郭小川体”在其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新格律体诗的“定型化” 的体式。这不能不引起诗歌者和诗作者,从更深的层面上,去思索和重新 审视自己的某些理论及人们共同关心的某些。诸如,诗歌的艺术本质究竟是什么? 究竟什么是新格律体诗?构成新格律的要素究竟是什么?“郭小川体”极为鲜明地告诉我 们:真正优秀的诗作,无不是诗人生命深层底蕴及内涵的外射。千变万化的诗歌体式和 无穷无尽的诗歌结构形态,原本就是诗人生命底蕴,通过形象思维和感情结构的形态, 经由语言文字的定型,而外射、而物化的结果。
“郭小川体”的诞生和成熟,给当今诗歌创作者以有益的启示:一是不能再局限于诗 行字数的一致,或音顿的均齐。二是不单单需要押韵,并讲究韵的设置;某些特殊的“ 韵式”,本身就能构成某种特殊的“律体”。三是新格律体自身,能够形成诸多定型化 、规范化的艺术体式,但其结构形态又是无限丰富的。切忌仅仅局限于建立“一套”或 “几套”新格律体的思维模式!四是新格律的最主要的内核,就是“节奏单元”的设置 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它包括在诗行、诗节、诗章乃至整首诗中的设置与组合)。五是格 律体和自由体之间,绝不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关系,它们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交融 ;既相生相伴,又相辅相成。二者原本就是诗人形象思维运行不可或缺的两翼;就是诗 人感情回旋流泻的两种不同形态的渠道或河床。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以郭小川为杰出代表的新格律体诗人及其前辈诗人的创作实践,已经充分说明,新格 律体本身就是天宽地阔的,它是可以任诗人自由翱翔和驰骋的多种艺术范式的综合体。 我们从郭小川的新诗探索之路上,可以看到未来诗歌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这需 要我们许多代人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为创造新诗的辉煌伸开双臂,去拥抱新的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