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CBA 联赛从95-96 赛季至今,广东队是唯一一支(2)
2013-08-02 01:04
导读:2.3 攻击性防守是制胜的重要战术 攻击性防守是本场比赛中使用频繁的防守战术。上海队几乎是在广东队球带球入前场就运用严密的攻击性防守,迫使广东
2.3 攻击性防守是制胜的重要战术
攻击性防守是本场比赛中使用频繁的防守战术。上海队几乎是在广东队球带球入前场就运用严密的攻击性防守,迫使广东队减少了运球、传球的时间和球停留在手中的时间。开赛时,上海队利用广东队传球失误断球成功,成功进行了一次远距离进攻,之后又上演一次双人包夹抢断快攻,大振上海队士气。攻击性防守使广东队队员处于随时都有丢球的危险中,增加其心理负担,增加其失误的次数,从而增加了本方获得球权的机会。这使上海队获得了更多的进攻时间,增加了进攻机会,成为保证比赛胜利的重要战术。同时攻击性防守也增强了比赛激烈程度和比赛的观赏性。但在比赛中上海队也出现了高失误率反映了CBA队员的个人技术和队员之间的配合还有待提高。
2.4 把握犯规时机,减少罚篮次数是制胜的保障
攻击性防守需要队员迅速移动并掌握好防守的尺度,否则容易造成犯规。广东队队员的防守总是较快,对犯规时机把握得较好。当需要对上海队队员犯规时,几乎是先预测其是否有十足的投篮信心,在投篮之前或在发起快攻之前就实行提前犯规。广东队犯规23 次,而将上海队送上罚球线的犯规次数仅有9 次减少了上海队罚球得分的机会。上海队罚篮得分仅12 分。而上海队犯规中有很大部分都是在广东队队员做出投篮动作或启动投篮时才进行犯规,这样的犯规将对方送上罚球线,增加了对方罚球次数。上海队的犯规次数为30 次,将广东队送上罚球线的犯规次数达18 次,罚篮得分为31 分。这反映了上海队队员防守速度较慢,对攻击性防守尺度和犯规的时机把握不如广东队把握得好。可见队员在攻击性防守下提高防守的速度,加强对进攻方式的判断,把握好防守的尺度和犯规时机,是减少对方罚篮次数,罚篮得分和比赛制胜的保障。
大学排名 2.5 远投技术是获胜的关键技术
比赛中上海队队员成功运用精准的远投技术提高远距离进攻成功率[4],促使队员位置分工更加模糊,加快得分速度,并将对手牵制在外线,增加了广东队队员的心理负担,使广东队的紧逼防守接近中线。若没有远距离高投篮命中率,上海队的“以远制高”的战术就无法实现。远投技术的提高使中锋王立刚在比赛中的发挥出色,也使队员在比赛中能够胜任多个进攻位置,使进攻中队员的分工界限更加模糊。由表5 可知上海队三分球出手次数共25 次少于广东队7 次,但命中率却高出广东队18.5%。上海队的三分得分42 分,命中率为56%,占总得分的33.3%,三分线外几个角度段的进攻成功率都很高。充分显示了比赛中大量运用和敢于运用远投技术是战术运用多变和“以远制高”战术成功的关键。但是,由于球场的尺寸变化,使零度角三分线外的投篮区狭小,上海队队员在零度角由于踩边线导致两次进攻失败。但是上海队零度角附近的远距离进攻同样很有效,可见队员有必要继续提高在零度角附近控制远投技术得分的能力。
2.6 制胜关键战术——“以远制高”战术运用的合理性
2.6.1“以远制高”战术和快速机动进攻有机结合
远距离进攻缩短了队员进攻中跑动的距离,节约了进攻的时间,减少进攻阵地战次数,增加双方进攻的次数,加快了比赛节奏。快速进攻节奏下,为了增加得分,队员多次运球至前场就出手投篮,增加了远距离进攻的机会和提高了命中率。这使远距离进攻和快速机动进攻得以有机结合。
2.6.2“以远制高”战术优化队员远投技术
本场比赛中“以远制高”战术是上海队获胜的关键,显示了可行战术不是一味以队员现有的技战术水平为依托,而是以战术需要为出发点促进队员技术的提高,满足战术需求。“外线进攻为主,带动内线进攻”(“以远制高”)战术和CBA 球员惯用的“内线进攻为主,内外结合”战术都是内与外的辩证关系。但是这种进攻战术却让队员将精力主要集中在远投进攻上,这有利于提高远投的命中率。上海队(表5)在弧顶投篮7 次命中5 次,45 度段投篮11 次中5 次,零度角段投篮7 次命中4 次。可见远距离进攻战术在客观上促进了上海队队员对远投技术加强训练,队员在比赛中大胆运用,从而使远投技术迅速提高。据中国篮球官方网站:上海队本土队员三分球22 投11 次命中,50%的远投命中率说明有目的的战术能够促进队员提高得分效率。说明不单外籍球员可以拥有精准的远投技术,通过在比赛中的大量运用,CBA 本土队员也能够迅速提高远投技术。这样的数据达到了上海队外线进攻战术的要求。随着战术需要对队员各方面技术的要求,促成队员技术的全面化和精准化。“以远制高”战术需求优化了队员的技术,提升了队员的价值。“以远制高”战术也是上海队获胜的关键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