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性应用能力的训练(2)
2013-10-04 01:12
导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正在逐渐地完善,经济法中也有许多法律体系在调整。所以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最新的法规,选择最鲜活的案例。 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正在逐渐地完善,经济法中也有许多法律体系在调整。所以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最新的法规,选择最鲜活的案例。
2.2 组织课堂案例讨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达到导航的目的,导游的效果,发挥导演的作用。
在讨论前,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相关案例,了解案例中提供的各方面细节、信息和事实,并查阅相关资料和法律、法规条文,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堂讨论中,教师要认真、耐心倾听学生发言,适时诱导学生,或设问、或反问、或提示,把讨论不断引向深入。讨论时,既可分小组讨论,也可以分班讨论,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选择让学生做讨论主持人,把课堂交给全体讨论者,教师不要轻易参与讨论,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评析。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理由、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等进行总结和点评。
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最后还要肯定本次讨论的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
2.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经济法》教学中,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
经济法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浪费大量时间,而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节省时间。
此外,法律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课件和视频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的生动性,加大课堂传授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长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枯燥的经济法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通过制作课件将复杂的案例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 对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3.1 坚持互动性互动性要求教师不再是自上而下权威性评价,而是双边的行动,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民主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一定要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转而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并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成功地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接受,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3.2 恰当选取案例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进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综合素质,实现高职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上的知行统一。在教学中,如果使用非典型教学案例,很可能无法准确的说明要讲授的理论要素,所以,教学案例的选取一定要具有关联性和典型性,案例选材要恰当,结构要严谨,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3 及时课后点评在组织实施案例讨论、辩论后,要客观及时地点评。对于基本正确的,应该在肯定其观点的同时,及时加以赞扬,使其产生求知欲望;对于阐述有误的学生,不能横加指责,教师应主动帮其分析并查找错误原因,让其对自己的观点甄别正误,加深印象,深化知识的掌握,并给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不排斥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的运用要借助于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总之,经济法这门课对我国市场经济完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生活实践出发,恰当运用案例,讲好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