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汉语间接回指及对其释义过程的分析(2)

2013-05-25 01:13
导读:3、隐性间接回指 在一些间接回指中,回指词和先行词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是关联却十分薄弱,或实际回指项在先行项的众多潜在回指项中较为隐蔽

  3、隐性间接回指 
  在一些间接回指中,回指词和先行词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是关联却十分薄弱,或实际回指项在先行项的众多潜在回指项中较为隐蔽。这样的回指为隐性间接回指。见下例: 
  例14 这座城市的南部是一个游乐园,餐厅十分有名。 
  游乐园通常使人想起游客和游乐设施,虽然里面也有餐厅,但餐厅并不能作为游乐园的优先突出部分进入心理篇章。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回指词与先行词对应起来要花费较大力气,有时甚至由于回指词与先行词的联系过于牵强而导致回指确认过程失败,对句子的理解也会出现问题。 
  4、突显性、传递性和隐性间接回指中回指项与先行项心理距离的测定 
  为了量化以上三种间接回指的关联程度,我们进行了以下测试。选取三类的回指词与先行词每类各10对。测试开始,说出一个先行词,让参与测试者说出听到该先行词所能联想到的所有名词短语,直到说出的名词短语与目标回指词一致为止,记录下测试者总共说出的名词短语数,此数字便是该间接回指先行项与回指项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称其为关联指数。关联指数越低说明先行语与回指语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例如,先行词是“飞机”,目标回指语是“乘务员”,测试者可能在说出“乘务员”之前还说过“机场”、“乘客”等等,到了第10个词才说出“乘务员”。对于该测试者,“飞机-乘务员”间的回指关联程度便是10。我们总共选取了50名测试者,并将最后的结果求了平均值,得出下列结果:突显性间接回指的关联指数约为8,传递性间接回指的关联指数约为12,隐性间接回指的关联指数大于18。

三、汉语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 
  1、认知域 


  认知域指的是“描写某一语义结构时所涉及的概念域”(Langacker,2004. 转引自杨怏,2006)。具体说来,语言中每一个实体并不是孤立的,在它中心分布着与该实体有相关联系的其它实体,我们将它们称为关联实体,原实体为中心实体。这些关联实体聚集在中心实体的周围,形成了一个集合,即概念域。当中心实体被提及或出现在篇章时,其相应的概念域便被激活,进入到读者的心理篇章语境中,成为该实体的相关认知域。在读者的心理篇章语境中,充斥着众多的认知域。这些认知域间有的相互重合,有的互不相干。它们共同构成了心理篇章语境,为篇章的分析和理解服务。 
  认知域中的这些关联实体团聚在中心实体的周围,它们之间的排列方式在纵向上有序,在横向上无序。具体说来,就是指关联实体在认知域中的位置和它们同中心实体的关联程度有关。与中心实体关系较为紧密的关联实体分布在认知域中靠近中心实体的位置,而与中心实体关系较为淡薄的关联实体则分布在认知域中离中心实体较远的位置。以“学校”为例,在它的认知域内分布着“学生”,“老师”,“教学楼”,“超市”等关联实体。由于所有的学校都有着学生老师,因此这些关联实体与中心实体的关联较为紧密,分布在认知域的中心区域。先对地,有些学校可能设有超市,然而它却都不是学校的一般特征,与学校间的联系也较为疏松,故而分布在“学校”认知域的边缘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认知域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当关联实体与中心实体间的关系淡薄到一定程度时,便可以认为是独立于认知域之外。另外,具有不同文化、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某个中心实体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域,此认知域的大小,认知域中关联实体的类别也不尽相同。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认知域堆栈及认知域关联过程 
  随着篇章的展开,上下文中的信息被输入到读者的心理篇章语境中,成为一个个中心实体及其相应的认知域。这些认知域充斥在心理篇章语境中,形成一个认知域堆栈。存储在堆栈中的认知域根据其进入堆栈的先后顺序排列,最新进入的排在最上面,从前进入的压在下面。在篇章的处理过程中,认知域堆栈不断更新,最新一个进入堆栈的认知域位于堆栈顶部,我们称之为认知域堆栈中的第一期待认知域,其中心实体为第一期待实体。 
  每当篇章中引入一个新的实体,该实体及其认知域被输入心理篇章,与认知域堆栈中的第一期待认知域进行关联过程。这种关联过程的预期结果有三种: 
  (一)新实体与第一期待认知域的中心实体一致,即新实体与第一期待实体系指同一事物。此时产生直接回指过程。回指项是新引入实体,先行项是第一期待实体。回指项取代先行项成为第一期待实体,其认知域也相应地成为第一期待认知域位于认知域堆栈顶端。 
  (二)新实体与第一期待实体不一致,但新实体位于第一期待认知域中,与第一期待实体具有密切的联系。此时产生间接回指过程。回指项是新引入实体,先行项是第一期待实体。回指项取代先行项成为第一期待实体,其认知域也相应地成为第一期待认知域位于认知域堆栈顶端。 
  (三)新实体与第一期待实体不一致,也不位于第一期待认知域中。这种情况下,新引入实体以及其认知域越过第一期待认知域,与堆栈中紧靠后面的认知域进行关联过程。若结果依然为第三种情况,再按先后次序向堆栈前的认知域进行关联,直到产生第一或第二种情况为止。若结果为以上第一和第二种情况,则相应地发生直接和间接回指过程。此时,回指项为新引入实体,先行项为堆栈当前处理中的认知域的中心实体。回指项取代原第一期待实体成为第一期待实体,而先行项由于与回指项的关联绑定,也跟随回指项向堆栈顶移动,成为紧随第一期待实体之后的实体,其位置在堆栈中位于原第一期待实体之前。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显然,汉语间接回指现象的形成是基于认知域关联的第二种结果。一方面,回指项在读者的心理篇章中寻找到了目标认知域,实现了自身在心理篇章中的解释过程。另一方面,先行项通过其认知域与回指项建立了关联绑定,由于关联绑定的作用被回指项重新“拉”入了短时记忆中。 
  3、汉语间接回指的内在动因 
  汉语间接回指中,先行语和回指语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找寻趋势。即回指语所形成的认知域会极力地向心理篇章中靠前的认知域靠拢,以期获得自身在篇章中存在的合理解释。而先行语的语域也存留在读者的心理篇章环境中,一直处于半激活状态,以期对下文新引入篇章的实体进行解释和说明。当回指语的认知域与处于半激活状态的先行语的认知域相交时,先行语及其认知域由半激活状态上升为激活状态,重新进入读者的短期记忆中。 
上一篇:抓住文本品析语言 下一篇:我国汉字识别研究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