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学生:老师您能公布一下上次考试大家的分数吗?
老师:同学们平时应该更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
这一个例子中,老师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表面上没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回答,却给出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建议。这种看似没有答案的回答实际就是产生了会话含义,有了特定的教学话语意义。从而可以推断出一个结果:考试结果不理想。
2.运用关联理论对教学话语意义进行语用推理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通常说出的话语都能给听话人一个推理的方向和目标。徐盛桓认为关联性是听话人用以认定对话语最恰当的理解的惟一标准。听话人根据对共有认知中事物的关联直觉,从认知环境里的旧信息和明示的话语提供的新信息,从而寻找到最佳关联。“选择语境就是寻找关联,语境假设就是关联假设。”如果在语境中能产生一定的语境效果,这个假设与话语就有关联。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活动归属为认知活动,用关联理论对教学话语进行研究学生就能更准确的推导出教师的意图。以下就从几个实例来进行论述。在讲解一篇关于网球运动的课文时: T:Now today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tennis.Have you ever played tennis?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从教师的这个提问学生可以进行以下的推理过程:
(1)首先意识到教师提出的是一个闭合性的问题,即可以直接回答“有”或“没有”。
(2)但学生清楚这堂课的主要内容:了解网球运动。
(3)从而推断出教师的意图是要学生讨论有关网球这项运动的事情。
(4)所以根据这种语境假设,运用关联性教师要的答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或“没有”。
(5)最后再详细地说明学生自己对网球运动的认识。
又如:在课堂上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范围很大且超出现有知识水平的问题,而解释要花去很多的时间。
学生:老师请讲解中的倒装情况?
教师:同学们有这种提前自学的学习态度是很好的。
运用关联理论学生可以对教师话语进行语用推理
(1)学生提出了问题,希望得到正面的回答。
(2)老师并没有给出想要的答案,但是在课堂上老师的回答一定与提出的问题是有关联的,所以其回答一定有其他的含义。
(3)根据明示的话语,老师说了“提前自学”则表明这一知识点是超出大部分同学的知识范围的。“学习态度很好”则表明老师鼓励这种学习方法。
(4)从关联理论推导出,对于这一超范围的知识老师鼓励在课堂下进行讨论。
从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运用关联理论对教学话语的推倒能够使理解更加准确。
3.运用礼貌原则设计和优化教学话语
礼貌原则是由Leech在1983年提出来的。教学话语基本上是二语习得者的主要输入,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教学话语有着关键的影响。而遵循礼貌原则将使教学话语赋有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推动课堂教学。
策略准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用疑问句式来代替祈使句式,从而拉进师生间的距离。例如: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finish the work tomo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