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研究步骤
(1)受训前,对59名学生进行口语测评,根据记录的结果,参照学生平时水平和四级考试成绩,进行分班,一个班28人(控制组,标记为A班),另一个班31人(实验组,标记为B班)。两个班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比较均匀。然后在每个班级选取12个在口语能力上趋近中间水平的学生,作为SPSS分析的对象。并对B班发放问卷。
(2)然后对两个班进行口语教学。A班接受传统口语教学;B班在口语教学中导入交际策略,在教学、操练的基础上,讲解、例示并引导学生使用三个目标策略。两班级教学进度和话题均相同。为期17周,每周两个课时(100分钟)。并进行课堂观察评估。
(3)期末考试。所有学生再次进行口语测评,对录音。处理数据,受训前后不同班级使用交际策略的变化,并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查因变结果的显著性。
(4)分析调查问卷和通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口语交际策略的反应。
4.结果分析和讨论
在研究以下数据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和统计分析:
(1)交互总量。亦即统计口语谈话当中的话语总数量(C-unit) , C-unit是Brock(1986)为定量研究交际活动定义的,意为意义完整的话语单位。
(2)策略使用次数频率。受训前的调查问卷显示,94. 9%的学生经常遇到口语交际表达障碍,但对交际策略了解甚少,只有25. 4%的学生听说过三个目标交际策略,71. 1%的学生认为交际策略可以帮助提高英语表达水平,86. 4%的学生愿意在口语课上接受交际策略培训。
受训前两个班级在使用三个交际策略上没有明显差异,话语总量中只有5. 8%使用了交际策略,而受训后,A班的话语总量中8. 2%使用了交际策略,改变不大,而B班为20%,明显增加。为验证这种改变是否有显著性,对所选的24名同学的受训前后使用交际策略的数据进行T检验:B班受训后对于三个目标策略使用频率的均值,相对A班有较明显增加。T检验结果证明了教学和交际策略频率变化的因果关系:检查理解策略频率的改变在两个均值之间有显著性(<p=0. 000<0. 05);迂回表达策略频率的改变在其两个均值之间也有显著性(p=0. 002<0. 05);要求澄清策略频率的改变也具有显著性(p=0. 005<0. 05),这一点上和其他研究者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在平时口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迁回表达、要求澄清和检查理解三个交际策略的引导和培训,能增强学生使用这三种交际策略的意识。
对受训后实验组的调查问卷则显示,27位学生(87. 1 %)认可在口语课堂上导人交际策略,2位同学表示“无所谓”,只有2位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其中30位同学认为“迁回表达”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有帮助,23位同学认为“要求澄清”有帮助,认为“检查理解”有帮助的有18位,略低于前两者。和实验组座谈也得到了积极反馈:在口语课堂引人交际策略教学,学生易于接受相关概念及其作用,不仅能够有意识地使用交际策略,而且能够学会正确使用,帮助学生克服口语交际中的部分困难,使口语表达更流利。
三、结论和建议
实验分析表明: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导人迁回表达、要求澄清和检查理解三种交际策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使用这些交际策略的意识。根据交际能力理论,交际策略能力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部分,有意识地使用交际策略,能在学生能力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口语交际能力。本次研究还显示,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交际策略的概念和使用普遍不了解。经过相应的解释和例示后,大多认同这些策略的作用,可以初步认为开展交际策略教学容易为学生接受。
在对记录的口语交际样本进行定性分析时还发现,受试者使用这三种交际策略的频率增加后,口语表达更加流利,谈话中的话轮(talk turn)增加,内容更加充实。而分析受训前后的口语测试成绩,也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因此,建议大学在设计、实施口语评估和考试时加强交际策略的使用和考查,引导学生在口语课程的学习中加强交际策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