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教师语言的语用功能(2)

2013-11-17 01:40
导读:2.指令语 指令是组织和维系课堂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语可以起作用、过渡作用、教学作用。在本语料中,指令语共有400例,有114例的指令

    2.指令语

    指令是组织和维系课堂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语可以起作用、过渡作用、教学作用。在本语料中,指令语共有400例,有114例的指令语,如:"Sit down" , "Pardon'’等起管理作用,占总数的28 % ;170例,如:"Go on" , "Next”等起过渡作用,占42 %;121例,如:.. Payattention to" , "Let' s listen to"等起教学作用,占300l0。其中有5例同时起两种作用,如:"yes, now, let' s go on. Listen to itcarefully .”既起过渡作用,又起教学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W起管理作用的指令语出现频数最高的是“Sit dowm",其次是Pardon"。此类指令语具有教师让学生做某事的言外行为,与言语行为理论的以言成事的主张相符;除此以外,还含有师生间互相尊重,以及养成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回答教师问题时应清楚、响亮、不含糊的言后行为(。(2)从起过渡作用的指令语的形式中可以清楚看出,"stopltime is up" ,"that' s all"等起承上的过渡作用,而“go on/continue/come to/move onto" , "are going tolwzll/' ll"等起启下的过渡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此类指令语的言后行为是使学生通过听懂此类指令语能更清楚明了教师的教学进度,更容易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3)起教学作用的指令语就是跟教学相关、跟听说读写相关,因此,在此类指令语中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理论里以言成事的特点就不明而喻了。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第一,教师应合适地使用起管理作用的指令语,使课堂秩序井井有条,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教师应恰当地使用起过渡作用的指令语,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流畅、不含糊;第三,教师应准确地使用起教学作用的指令语,使学生更加明白何时该执行何种言语行为。

    此外,指令语常常以祈使句的形式表达一因为祈使句具有简明扼要、果断有力的特征,教师为了让学生去做某事或完成某个任务,往往使用祈使句来达到目的、从表2得知教师在发布课堂指令时所使用的祈使句占总指令语数的75%将近八成。虽然使用祈使句可以迅速地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该完成什么任务,也可以树立教师的威信,但是它也会引起学生紧张,从而影响他们执行指令的效果。因此,教师也会根据不同的言语和不同的学生,采用“Let' s”句,或采用语气较委婉如“would yow ……,couldyou. .”等的“请求”式疑问句发布指令,以缓解学生执行指令时的心理压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此种以言行事的方式只占总指令语数的12%a,还不到一成半,没有被教师广泛使用。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被问者情况决定使用何种语言形式来发布指令,更有效地达到既清楚明了地让学生去做事又照顾到学生心理的效果。

    (二)讲授用语

    1.讲解语

    讲解是英语课堂活动中最常见的言语行为,约占课堂时间的1/2或1/3。在本语料中,讲解语共有737例,占课堂时间的28 %a,约三成。其语言形式特点为:(1)语言简化。教师在讲解与呈现时出于对学生的考虑和照顾,往往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解与呈现,出现频率较多的语言形式有"mean, so, actually,that' s to say, maybe”等;语言简化还体现在教师使用中文进行解释上,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使用中文进行解释的语例占语言简化语例的48,也就是说,教师使用将近五成的中文来解释。(2)语言夸张。同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听懂,教师在讲解与呈现时会有意地延长停顿,适当地放慢语速让学生同步跟上。表3的数据显示,有28%的语例属于语言夸张类。(3)讲解训练的语言形式。讲解与呈现结束后,教师主要采用带读的形式(有187例)对所学进行训练,造成形式机械单一。以上的特点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不利于他们语用能力的培养。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教师通过讲授(言内行为),来呈现语言现象、解释语言概念及其使用规则、示范语言使用的情景等(言外行为),达到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言后行为)的目的。教师的讲授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人形式,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时应结合语境,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用英语交流的条件和机会,最大限度地提供有意义的语言输人,使他们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来学习语言。

    2.提问语

    提问是一种典型的教师课堂话语,起到引发话语、提起话题的作用。提问语按问题形式分,可分为特殊疑问句提问、一般疑问句提问、选择疑问句提问和陈述句提问;按回答形式分,可分为限答式提问—封闭的、限定答案的提问,以及非限答式提问—开放的、允许有不同答案的提问。在本语料中,如表4显示,提问语共有604例,在问题形式中,最明显的特点是有超过四成是用特殊疑问句提问,有将近三成是用陈述句提问;而在回答形式中,有将近七成属于限答式提问,只有大约三成属于非限答式提问。

上一篇:浅谈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交际策略研究与教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