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译者的文化意识与英汉翻译(2)

2013-12-12 01:10
导读:在中,“东风”是春天的风,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因为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对

    在中,“东风”是春天的风,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因为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对春的赞美。英国的夏天是温暖宜人的季节,常用“温和,”“美好”形容。而我国的夏天却与酷暑炎热,骄阳似火相连。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世界上每个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由于受脱胎于象形文字的方块字的影响,擅长于形象思维,而西方人受其高度形式化的的制约,习惯于思维。两种思维定式自然就派生出对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语言的形象美和语言的逻辑美。

      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同,产生的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对颜色的理解,在汉语中的“红茶”中“blacktea".汉语中的“黄色”,英语中却是“blue film"。

      三、译者的意识

      因为有,文化交流才成为可能。有了译者的辛勤劳动,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才能为全世界人所知。

    译者必须具有文化意识。所谓文化意识,就是译者要认识到翻译既是跨语言,又是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而文化现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文化的差异跟语言的差异一样,可能成为交流的障碍。缺乏文化意识的译者,可能只顾到字面上的转换,而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问题。因此,要更深刻,更贴切地传递原文的内在信息,译者必须探明英汉双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将双语的文化内涵恰当地对接,真实再现原文的面貌。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仅仅具有语言对比意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敏锐的文化对比意识。要做到这一点,译者一方面要熟谙原文信息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要非常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以便能敏锐地体察到两国文化的异同。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是无法做到语言传真的,但却可以要求文化传真。英汉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词语表达形式及词义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词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与语言个性,充分理解词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意味,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语言形式及特色。翻译就是交际,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文化冲突;因为文化冲突会导致各种形式的误解,所以,译者再把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种文化中去时,要仔细斟酌文化思想意识的内涵。作为“者”的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他要消除隔阂,把源语文化的意义传递给目的语文化的读者。译文读者往往用自己的文化观念来理解译文的内容,所以译者应尽可能使源语文化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

    翻译艺术是“带着镣铐跳舞”。这说明翻译所受的文化束缚。翻译如此之难,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语言便承担着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些要求作者不但有双语能力,而且还需双文化的知识,要了解两种的民族意识,文化形成过程,习俗。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都需有一定的了解认识。翻译要将两国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的真正交流。

      鲁迅曾说过:翻译的“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怡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时何地,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似:它必须有外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译者作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尽量真实地向译语读者介绍异域文化,异国情调,让他们如实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所以,译者应尽量保存原文的异国情调,进而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视为翻译的首先的目的。

上一篇:试论语言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