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外语能力的培养研究(3)

2014-01-22 01:28
导读:2.培养跨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能力的组成部分,张后尘(1999)指出,我国教学 应通过文化意识的培养达到文化理解,强调的是能力,文化的定位是以

  2.培养跨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能力的组成部分,张后尘(1999)指出,我国教学应通过文化意识的培养达到文化理解,强调的是能力,文化的定位是以文化知识为起点,文化意识为桥梁,文化理解为归宿[61。因此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要将知识与理解结合起来,才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因为,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是相辅相成。因此学习语言,就必须掌握文化背景,熟悉文化模式和准则。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成功交际的人才,因此教学不应局限于语言体系本身。文化、交际、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复杂,因为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体制、科学技术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准则、风俗习惯、社会地位和处事方式等。同时,文化的方方面面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运用。这就要求外语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在外语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导入交际文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介绍外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同时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把一些适应潮流的报道,这样能够激励学习者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弥补课本教材内容的滞后性的不足。

  3.针对需求设计不同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与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院校对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外语是为了成为外语教师,学院的学生学习外语是为了去当导游,外语院校的学生学习外语是为了去当。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外语是为了使自己在所学的专业领域中具有外语的交际能力。学习目的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外语产生不同的需求。当然,我们在此强调学生对外语需求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不同外语学习群体之间存在着共性。要使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外语需求作出认真的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对现正在从事某一职业的进行问卷调查或是进行跟踪观察来了解这一职业对外语的实际需求,也可以通过对某一职业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来确定该职业对外语能力的要求。然后,针对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来制定我们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从而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从事某一工作所需的外语能力。

  4.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应以培养学习者自己自足的能力为目标。也就是说,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由于社会的需求,对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社会的需求与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此,在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去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注意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使学生逐渐学会并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观察并归纳语言在不同领域中运用时所表现出的特有的表达方式、文体风格和语用规则,使他们具有很快适应不同领域外语交际需要的能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外国的报刊、杂志、科普文章、名著,收听外语广播,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了解国外的生活,熟悉他们的文化风格,而且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外国风俗、习惯、民情的了解,从而扫除语言学习的文化障碍,提高文化素质。

  四、结束语

  外语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社会迅速地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也会逐渐增大,因此外语能力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变得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外语能力的培养也应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够真正实现外语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浅析顺应论与英语语言中指示语的语用移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