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语言的双重约束和社会心理(2)

2014-02-16 01:05
导读:愈落后,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迷信色彩就愈重,人们越加迷信于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唯恐冒犯它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如船家忌说“沉”、“翻”;戏班子忌说“

  愈落后,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迷信色彩就愈重,人们越加迷信于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唯恐冒犯它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如船家忌说“沉”、“翻”;戏班子忌说“散”、“离”。为了图吉利,正月里人们不买鞋.怕把“邪”气招进来;吃梨时不切吃,怕和亲朋分“简”。今天,人类社会已高度发展,但人们在选用数字时仍避讳理,不能不说是封建的一种反映.

  二、性心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忌讳首先表现在性行为上。我国的决定人们对性行为表现为慎重、冷静。性心理表现则为含蓄、羞涩。所以,在表达上很少是直接的,露骨的;而用含蓄、文雅的委婉语而代之,如“同房”,“同床”,“亲热”等。近年来,中的make拍ve(作爱)也被引用,给人以亲近、友爱的感觉,体现了正常性生活的男欢女爱,符合人们对此的心理。又如漂妓行为,向来被认为不是正人君子所为,但对这类肮脏事物.人们往往也冠以华丽的委婉词语,如旧时的妓院被称为“青楼”,“烟花柳巷”;妓女为“烟花女气热衷此道的人自然就成了“寻花问柳者”了。

  与性有关.尤其是与女性有关的生理现象,人们也往往产生避讳的态度。这符合女性羞涩的心理特点。如月经为“例假”,怀孕为“有喜了”,“快做妈妈了”等。又如“计划生育”本身就是个委婉词,但我们在对外宣传时,往往用的是familyptanning(家庭计划)。恋爱、结婚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最动人的事情,然而,受传统文化性心理的影响,人们谈及此事时仍很委婉。如解决婚姻问题是“个人间题”;找意中人是“找朋友”;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是“男朋友”,“女朋友”,几乎取代了未婚夫、未婚妻的说法。

  三、承受心理

  中华是承受力最强的民族之一。中国人民过去承受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近几百年来又承受了夕队的侵略和歧视。这种心理虽有麻木的一面,但在某些方面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忠厚善良的美德。委婉语的使用,可帮助人们提高对日常工作生活中许许多多难以承受事物的承受能力。

  例如,在改革大潮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对其中的某些事物,一时间人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自然会对这些事物的说法产生反感。而采用委婉语.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增加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对危机,通货膨胀冠以“疲软”、“经济失控”、“滑坡”等委婉语来回避;无工作的年青人被称作“待业青年”,“价格放开”几乎等于价格上涨;人们又把涨价称为“调价”等等。这些词语的使用确实增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尊重他人的心理

  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尤其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夭,人们继承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弘扬了传省口见念中的美德,加上人们对语言美的追求,使得许多反映人们尊重他人心理的委婉语汇广为采用。例如,现代城市里“环卫工一,、“保洁员”不可缺少,而过去他们却被称作“掏粪工”、“扫马路的”。又如,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人的称谓也有很大的变化。对腐子、瞎子、聋子,不再称作“残废”,而称为“残疾人”,回避了“废”字,这样,在意义上就融进了残而不废,仍有作为的观念。过去.人们称智力不全者为“呆子”、“傻子”、“白痴”.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开发他们的智力,“弱智”这一词汇便走向了社会;随之,便有了“弱智学校”。这种委婉语的出现,体现了社会对低能弱智者的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这类人的歧视心态,对他们也是个精神安慰。类似的例子在英语语言里也是俯拾皆是。如说某人耳聋,为“She is hard of hearing.”(她耳背);清洁工是sanitary engineer(卫生工程师);称作correctionfactity(改正机构),称老年人为seniordtizens(长辈)等等。

  五、娱乐心理

  人们在日常言语交际中,都希望保持一种娱乐心理,创造一个良好的言语交际,所以人们非常讲究谴词造句,注意委婉语的使用.如喝酒过多,人们不说“喝醉了”,往往说“喝多了”,使人不致于马上联想到醉酒后的狼狈像。谈论某人的体型,不说胖,而说“丰满”;不说瘦,而说“苗条”。又如,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从青年步入中年,最后进入老年,这本是自然规律.但在不同文化的里,人们对“老”这样的词汇会作出不同的反映。在我国,我们称呼高龄的人时,常在他们的姓氏后面添上个“老”字以示恭敬,如“张老,您先请.”但这种尊称在英美人当中却行不通,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old(老)是“不中用了”的代名词.故no longe;veryyoung(已不那么年轻了)要比old更容易被接受。

  young(已不那么年轻了)要比。ld更容易被接受。委婉语也叫“无害的骗人语”,因为它们并不带来明显的害处,而相反会使人感觉良好。如在英文里常不称女人脸上的皱纹是wrinkle,而是“年龄线”(agoline)或“笑纹”(laushinslines).再如,在人们的恋爱和婚姻生活中,女方如果提出同男方绝交或分手,男方就被称作收到了Dear:Johnletter。“dear”用在这里.是一咎幽默的说法,似乎表达了女方的抱歉心情。委婉语有意味深长的多方位心理效应。委婉语是谨慎的、亲切的和宽容的,它起着一种镇静剂的作用,能避免引起可能的令人不愉快的反应.它试图减弱或“美化”消息、观点和描述.从而不伤害听者的感情,使接受者能通权达变,对不合意或令人痛苦的消息去逐步加以考虑,慢慢消化。也可以说,往往是由于尊敬、虔诚、奉承、谦逊、迷信.甚至是幽默感.才激起或造成委婉语的运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委婉语的产生和社会心理的关系。社会心理是委婉语产生变化的重要基础,委婉语是社会心理的重要体现。含蓄、文雅是委婉语的特点。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交流中的双重约束问题,即:语言要符合会话准则—实事求是地说话,又要遵循社会准则—礼貌文明的原则。由于它和社会心理密不可分,作为社会的产物.它势必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不断变化。

   [2] 

上一篇: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语法差异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