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内容图式(contentschemata)。
听力中的对话往往描述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在医院、餐馆、、机场、等等。在这些典型的场景中,听者和说者的关系是相对固定的,这种固定存在人们头脑中的常识场景就叫做图式,亦即内容图式。让我们看一则对话(引自大学听力理解第三册)
W:Excuse me,Dr.Adams,could you please explain About the temperature and road conditions again?
M:Very well,So soon asI’ve checked these figures on the board and assigned tomorrow, S homework.
Q: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从w的说话中我们并不能推出说话的场景,只能得知谈话的大致内容,但听者能够从M的答话中的关键词“board”和”homework”来推测这两者的关系,以便根据我们脑海中的图式推断这段对话很可能是发生在教室里。
由此可知,内容图式对听力理解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图式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不局限于这两个方面,在这里笔者只想说明图式居“功”的一面,便不再详述。然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图式“功”的一面,而他的另一面却常常被忽略了。虽然图式的“过”,与“功”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但它毕竟是听力理解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既然存在,我们就有必要想方设法消除它,以达到更好的听力理解效果。下面笔者将以公布问卷的形式向读者展示图式“过”的一面。
三 图式的“过”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虽然,预测在我们以前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这种预测并不总是可靠的。据笔者的经验,在以往的听力理解过程中就遇到过多次预测失误的情况。听者往往喜欢从标题或多项选择项去推测即将听到的内容。在听者的头脑里,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常常会顺着常规去预测事件的发展或结果。然而,很多时候听者会发现自己的预测与听力内容背道而驰。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在100位不同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部分问卷的内容:图式理论认为背景知识在听力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背景知识也容易使人产生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往往又会对我们的理解形成障碍,影响我们对新信息的输入,从而作出错误判断。你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觉得有没有必要采取措施消除这种障碍?有何建议?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这种负面效应是普遍存在的,并且给听力理解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消除这种负面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种负面影响绝大部分是发生在文本或的听力理解中,对简短对话影响不是太明显。所以我们主要针对的是背景知识对听文本和新闻的理解障碍。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收集到一些建议和意见,归纳如下:
1.听者应特别留意听中心句和关键词;
2.平时尽可能地听说标准的英文发音;
3.学会把所听材料与背景知识进行分析,筛选有用信息;
4.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全文,注意细节的捕捉;
5.从容、镇定,对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充满信心。
四 结束语
理论和调查结果表明,图式理论不仅对听力理解起促进作用,它所产生的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听者应把所听到的和以前的相关知识经验相关联,但必须经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严密的筛选,再做出结论。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听者必须多听多练以培养有意识的听力策略。要完全彻底地消除这种负面影响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听者持之以恒,加上有意识的筛选,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