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1)(3)
2014-04-17 01:03
导读:类词缀的情况有所不同。它组成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仍可看成复合结构。比如“数学家”可以看做一类“家”,我们可以问:“他是个什么‘家’呀?”但
类词缀的情况有所不同。它组成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仍可看成复合结构。比如“数学家”可以看做一类“家”,我们可以问:“他是个什么‘家’呀?”但“一定程度上可以”,也就是说已经有了很大的困难。定中结构的基本鉴别式是“数量AB→数量B”(如“一条鲤鱼→一条鱼、一朵红花→一朵花、一双拖鞋→一双鞋”),而“-家”和其他类词缀字组基本都不适用这一鉴别式,如:
一位数学家→[*]一位家、一个炊事员→[*]一个员、一名拖拉机手→[*]一个手
类词缀字组的复合结构类型已经十分模糊,它们常常不适用复合结构的基本鉴别式,个别的连基本意义模式都不适用了。下面再比较其他几种类型:
1)超短、超硬、超自然、超阶级——超车、超龄、超期、超支
2)丑化、绿化、个性化、多元化——火化、变化、消化、融化
每组左边的结构是类词缀字组,右边的则是词根复合字组。
1)组左边的类词缀结构一般被认为是述宾式,但它与右边的词根的述宾式复合结构有明显差异。典型述宾式的功能特点是V O→Vi,即述宾式的整体功能相当于不及物动词;其语义组合模型是“动作 特定物→与特定物相关的自足活动”;其鉴别式是可中插/或后加“了”,构成“V了O(了)”格式,其基本的整体功能是加时体成分后做谓语。(王洪君1998)即使是有附加义或字义有引申的述宾式双音词,也都符合上述规则。比如“谢幕”、“打拳”的抽象语义分别是“与幕相关的致谢活动”和“与拳有关的广义活动”,它们的入句功能都如同Vi,它们都可以变换为“谢了幕了”、“打了拳了”。
1)组右边的“超车”等字组符合上述特点,如它们都可以中插或后加“了”:“超了车了”、“超了龄了”。加时体成分后可入句做谓语,不能再带其他宾语(相当于Vi)。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而左边含有类词缀的字组则不具有这些特点,如“[*]超了短”、“[*]超了自然”。它们的基本功能是在名词性成分之前做定语,起修饰作用,例如:“超短(裙)、超硬(材料)、超自然(能力)、超阶级(立场)”等。它们的基本意义是区别名物,而不是表活动;总之,是区别性的而不是不及物动词性的。
再来看2)组。“化”本为动词,它用于构词有两种组合方式,一是与另一动词组成并列式,如“变化”、“消化”、“融化”,二是与前边的名性成分组成状中式,如“火化”。这两种方式都列在了2)的右边。
2)组左边的类词缀字组,从形式上看,与状中式的“火化”类一样是“N 化”。但是名性状语在状中式中的典型意义是表示方式,如“火化”义为“用火化”,“手举”义为“用手举”。很明显,2)组左边各例无一能进入这一结构语义模式(“丑化→[*]用丑化”)。其他类型状中的鉴别式,比如说能否插入“地”、“然”,能否用“怎样V”提问等等,也都不适用“-化”结构。所以,很难把“-化”字组归入状中。与并列式的“V 化”也明显无法类同。
总之,类词缀字组的结构类型个别性较强,很难归入复合结构的基本类型。与其勉强归入某个复合结构类,还不如像词缀、助字那样每条都独立一类处理为好。
2. 4 类化作用
类化作用是词缀、类词缀、助字与词根共同的重要区别,前人已有过讨论。(马庆株1995、朱亚军2001,转引自朴爱阳2002)类化作用指的是词缀、类词缀和助字有决定整个组合的语法功能的类范畴,词根则没有这样的功能。例如,由后缀“-子”构成的字组都是名词,“-然”则都是形容词;由类词缀“-手”和“-感”构成的字组都是名性的,“-式”则都是区别性的;带助字“的[,3]”的结构都是名性的,带“了[,1]”的都是动性的。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名性类化作用方面,词缀、类词缀与名性词根的差异还不那么明显。比如,“箱”、“刷”分别为名词性和动词性的,加词缀后的“箱子”“刷子”都为名词性;“拖拉机”、“狙击”分别为名词性和动词性的,加类词缀后的“拖拉机手”“狙击手”也都为名词性。但是,后置的名性词根也有同样的功能,如“菜”、“水果”为名性的,“砍、切割、切菜”为动性的,而后加了名词性词根“刀”的“菜刀、水果刀、砍刀、切割刀、切菜刀”都是名词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