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言学论纲(6)
2014-06-19 01:27
导读:以根据亲属语言(后人发展应用于方言)中共有的同源词的百分比来推算它们从原始母语中分化出来的年代 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因而也可用以测定同源民
以根据亲属语言(后人发展应用于方言)中共有的同源词的百分比来推算它们从原始母语中分化出来的年代
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因而也可用以测定同源民族分离的年代和关系的亲疏。
9.隐喻解码法。语言中的词汇性的隐喻是根据相似原则以已知名未知的意义变化方式,是不同民族根
据自身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对所指对象客观评价的结果。民族心理学和象征人类学的部分内容就建立在对隐
喻的解码上。例如
英语COCK本指公鸡,又隐喻人的阴茎;台湾高山族阿眉斯语把虹叫做“依特克(神名)的
圈套”。又如畜牧文化类型的蒙古族,用“兔子的睾丸”隐喻圆形的板栗,而具有山林文化特征的南方少数
民族,往往用“果”隐喻圆形的物体如纽扣、辣椒、眼珠、炸弹等。通过隐喻可探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和
心理。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一民族语言学,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建立
民族语言学,可以强化我们的学科意识,促进语言学与民族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扩展语言研究的广度,推
进民族研究的深度,繁荣我们的学术研究。语言学界应与民族学界密切合作,为建立这一学科共同努力。
主要引用参考书目
威廉·汤母逊:《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学史》。
摩尔根:《古代社会》。
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十五种理论》。
列维·斯特劳斯:《语言学和人类学中的结构分析》。
马学良、戴庆厦:《论“语言民族学”》。
张公瑾:《语言民族学》(施正一主编《广义民族学》第三编)。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泰勒:《原始文化》。
帕默尔:《语言学概论》。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童恩正:《文化人类学》。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
(责任编辑 王平)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方加方下加土
@②原字宀加君
论文出处(作者):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
谈古今汉语偏义复词的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