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第3章重点考察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程度。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把促进经济增长的力量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二是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认为这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各占一半。按照这一思路,对金融贡献的分析也可以从两方面考察,即金融在促进要素投入量增加中的贡献和在促进要素生产率提高中的贡献。此外,由于金融在现代经济中还是一个重要产业,对金融贡献的分析还应包括金融业自身产值的增长。
金融在促进要素投入量增加中的贡献主要通过促进储蓄率、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系数和就业量的增长体现出来。
金融发展能够促使社会储蓄率提高,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二个原因:一是金融的发展使储蓄转化为未来消费变得非常容易,如货币储蓄显然比实物储蓄更为方便;二是利息的存在使储蓄能够带来增值从而为将来更多的消费创造条件。虽然金融发展(如提供消费信用)也有促使消费倾向增加的可能,但就总体说来,金融对消费一储蓄天平的改变是向储蓄一方倾斜。因此,金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储蓄率上升,从而为投入量的增加提供源泉。根据世界银行的分析,在1965-1991年的26年间,全世界平均储蓄率上升了3个百分点,年均 0.114个百分点。虽然储蓄率的上升并不仅仅是由于金融这一个因素,但金融无疑是最主要的一个。第二章第三节曾分析过金融量与经济量的增长关系,结论是金融机构资产量的增长和各种有价证券余额的增长大大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也快于世界银行分析的平均储蓄率的增长。这说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储蓄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金融不但能够通过自身发展促使可能消费(或可能储蓄)转化为实际储蓄,而且还能够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在任何社会中,在储蓄量既定的条件下,投资数量都取决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能力。在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中,利息的高低和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考虑到金融在现代经济中还可以提供超过储蓄量的信用货币投入,那么金融对要素投入量增加的促进作用就更加明显。
如果用储蓄率的年增长率和储蓄向投资转化系数的提高率代表金融对资本投入量的贡献,这一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占到总经济增长率的7.36%。
金融促进劳动投入的增长,主要是通过促进就业比重的提高体现出来。金融不能使人口增加,也不能使劳动力增加,但可以使总劳动力中的就业比重增加。一方面,金融通过促进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吸纳更多的就业人数;另一方面,金融领域直接吸纳了就业量。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金融的发展,金融部门的从业人员比重在不断上升。如果用金融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的增长率代表金融对劳动投入量增长的贡献,那么这一因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大约占到总经济增长率的 2.5%。
把金融对资本投入量增长的贡献和对劳动投入量增长的贡献一并计算,则金融在现代经济中通过促进要素投入量增加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占到总经济增长率的10%。
金融对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在理论上分析并不十分困难,但作定量分析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分析金融在其中的作用,可借用投资主体的外部融资比重来进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首先从边际投入与边际产出的对比中反映出来,一般地,边际投人收益的提高意味着投资主体具有更强的投资欲望。在投资主体自有资本积累一定的情况下,会通过外部融资扩大投资。因此,投资主体外部融资的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投资主体的外部融资有两条途径:一是向金融机构借款,即间接融资;二是在金融市场上发行产权证券(股票)和融资证券(企业债券),即直接融资。企业间接融资比重的增长可通过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来反映。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的增长可通过股票债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来反映。根据所能得到的有关国家的数据分析,金融在这一方面的贡献程度在经济总增长率中约占1.3%。
金融业自身产值增长对经济的贡献分析比较容易,可用金融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率来衡量。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在60年代该项比值大约为10%,到90年代初,上升至15-20%,平均每年上升约0.3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总增长率中的贡献程度约为8.6%。
总之,金融通过促进要素投入量的增长、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自身产值的增长使其在总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大约占到1/5。
第4章重点分析金融效率。
在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金融效率的高低决定着金融发挥作用的成本和作用力的强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效率的高低。
金融效率是指金融运作能力的大小。由于金融的特殊性,对金融效率的分析很难在一个统一的层面上进行,而应分层次考察。第一层次便是金融作为一种现代产业,金融机构作为这一产业主体在经营发展中的效率,它基本上代表着金融的微观效率;第二层次是金融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运作中的效率,也即金融市场效率,它反映了金融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的结合;第三层次是通过金融机构经营发展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所反映出来的综合效率,也即宏观金融效率;第四层次是国家对金融的调节控制效率,反映着国家对金融的管理能力。
1.金融机构效率。金融机构效率主要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和发展效率体现出来。经营效率包括业务能力和盈利能力。业务能力体现在所提供的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银行的清算速度、资产的增长率等方面;盈利能力建立在业务能力基础上,主要通过资产盈利率和资本盈利率来衡量。金融机构的发展效率是指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产业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开创未来的能力,它主要通过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资本的增长能力、设备的现代化配置能力及更新能力、人员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等体现出来。分析表明,近30年来,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效率都有了较大增长,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2.金融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的运作能力和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金融市场的运作能力通过5个方面体现出来:①市场上金融商品价格对各类信息的反映灵敏程度;②金融市场上各类商品价格具有稳定均衡的内在机制;③金融商品数量及创新能力;④市场剔除风险的能力;⑤交易成本的大小。金融市场对经济的作用能力突出表现在市场对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和融资的方便程度这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