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思考之五拨备频率:定期批量进行还是实时逐笔完成?
按照国内法规,拨备是定期进行的。一般准备按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按季计提。
国际准则要求,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判断是否存在表明某项资产或某组资产减值的客观证据。如果存在这种证据,则企业应估计该组资产或该组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将账面价值大于预计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可见,国际准则也要求定期拨备,频率与财务报告一致,可能是月报、季报或半年报。
另据了解,在汇丰等先进银行,贷款拨备其实是实时进行的。当一笔贷款降为不良或发现减值时,客户经理会立即提交报告并建议:一是贷款评级降至哪一级;二是贷款额度锁定或降至1元(不是清零);三是提取多少准备金。在以后的定期与非定期监控中,拨备是重要的检查内容,随时调整。
借鉴贷款五级分类走过的历程,建议通过“三步走”实现拨备实时化:
第一步,满足最低要求,在每个报告日定期拨备,频率从年、半年逐步缩小到季度;
第二步,准实时制,即实时拨备、按月复查、按季统计;
第三步,全实时化,即将贷款拨备化为日常工作。
思考之六拨备用途:财务管理还是风险管理?
拨备余额影响资产净值,影响资本构成;拨备支出影响信贷成本,影响当年损益。因此,减值贷款及其损失拨备属于传统的财务管理范畴。目前国内银行即使按国际准则计提拨备,其用途也仅仅停留在编制国际财务报告上。未来必须借鉴国外先进银行实践,多方扩大国际准则拨备的用途。
第一,用于绩效考核。银行绩效考核改革方向是实行经济资本和经济利润考核。经济利润就是经风险调整后的利润,损失拨备是其主要扣减因素。当前,要逐步从按国内比例扣减拨备,过渡到将国际准则拨备作为减项。 中国大学排名
第二,用于会计核算。国内银行一般是在总行层面集中进行国际准则拨备计提,各级分支单位的会计核算仍采用国内制度。要适时改革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完成并轨核算拨备。
第三,用于风险管理。拨备是对资产损失的逐笔动态管理,应当成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融入到信贷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中的损失拨备与风险管理中的内部评级是相互关联的,要将拨备与违约概率(PD)、损失率(LGD)结合起来。
第四,用于周期管理。银行业可以采取前瞻性方法,动态调整损失拨备,即在经济扩张和信贷快速增长时期,计提足够或更多的拨备,以备萧条时期缓冲损失,从而弱化亲周期性,缓释经济周期波动带给银行信用和绩效的波动,也有助于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稳定。
思考之七拨备模式:计提不分还是计提分离?
从操作看,拨备包括损失计算与财务计提两个环节。按国内政策,根据资产分类,按照比例计算,方法简单,计提不分,以提为主,财务人员一步完成。按贷款余额的1%作税前扣除。
按照国际准则,拨备则应计提分离,以损失估算为主。采用逐笔现金流贴现法,模型复杂,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必须由信贷人员承担估算任务。财务人员则根据信贷估算结果,完成拨备提取的账务处理和税务调整。
通过设计合理的流程,以保证逐笔损失估算的准确合理。每笔减值贷款的损失拨备,应当依照初拨、初审、复审和审定四个步骤进行。初拨、初审由减值贷款的经营部门负责完成,包括资产保全部门、支行、营业部等。直接管户的客户经理或清收人员负责发起初拨,所在部门业务负责人对拨备进行初审。复审、审定的责任部门是风险监控部门。风险经理或审查人员负责复审,审定人为风险监控部门负责人。
除逐笔拨备外,信贷人员还应当根据历史数据,采用一定模型,对非减值贷款计算整体拨备。这一般集中在总行进行。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