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2)
2013-09-13 02:38
导读:首先,资本与法定资本管理对管理流程有不同的要求。经济资本管理要求用量化技术精确测算现有资产将来一段时间的非预期损失,据此衡量业务的风险和
首先,资本与法定资本管理对管理流程有不同的要求。经济资本管理要求用量化技术精确测算现有资产将来一段时间的非预期损失,据此衡量业务的风险和股东价值增值能力。贷款决策前,管理层要先确定可接受的客户违约率上限、授信业务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RAROC)的下限等。如整体资产经营结果不能产生正经济利润,股东价值增值难以达到,就需要通过降低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敞口偏离预期水平的幅度来降低经济资本成本。如无法降低经济资本成本,就要能够增加业务的净收益。法定资本管理没有前者精细,风险的衡量与控制和贷款分类在同一个维度进行。风险权重按监管当局的标准只分为四档:0%、10%、50%和100%(或新协议标准法按外部资信评级对应五档:0%、20%、50%、100%和150%),这比由客户违约率(PD)、授信工具的违约损失率(LGD)和贷款交易的违约敞口(EAD)决定的风险权等进行衡量还要简单,在资本成本核算上也就相应简单了许多。
其次,经济资本管理与法定资本管理对银行有不同的要求。经济资本的作用是帮助银行计算经风险调整后的绩效和做到股东价值增值。为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各种模型工具得到合理使用,银行需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和业务流程。经济资本计算所依靠的内部评级包括客户评级和授信条件评级两方面,据此可提供客户违约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敞口(EAD)、预期损失率(EL)和非预期损失率(UL)等指标,并将其应用到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和风险预警等基础信贷管理中以发挥决策支持作用。所以,经济资本管理需要有效的企业管制、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配合。具体而言,需要强大而完善的IT体系、信息管理体系、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相配合,才能确保经营策略受到股东价值增值的导向约束,且在短期规模增长和风险成本之间主动寻求平衡。而法定资本管理资本计算简单,风险敏感性较弱,对银行管理体制的要求不是很高,它可在现有IT基础上,整合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通过拨备调整后的法定资本回报进行绩效考核,并据此实现法定资本限额的风险管理。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最后,经济资本管理与法定资本管理对银行资本额度有不同的要求。经济资本根据非预期损失确定,较细致地反映了不同风险水平的资产对资本要求的差异。由于经济资本的风险敏感性高,对拥有大量不良资产的银行,用经济资本计算出的资本要求会高于用法定资本计算出的资本要求。法定资本根据监管当局给定的风险资产权重和最低资本充足率来确定,它假设相同风险权重资产对资本的要求是相同的,对同一类借款人的风险暴露采用同一风险权重,而不考虑每个借款人信誉和风险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
资本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经济资本管理是其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资本在银行管理的各个层次、各环节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使得这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一个完整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包括计量、分配、管理、监测与考核等内容。准确计量风险和计算经济资本是基础;对不同的分行和条线配置经济资本,进行限额管理,并定期监测,体现经济资本的风险约束功能;利润中心在限额内根据经济资本回报率安排业务结构,取舍客户,体现经济资本的回报约束功能;根据经济资本回报率的高低,在不同的条线、产品以及客户之间配置信贷和财务资源,体现经济资本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在内部绩效考核中,经济利润和经济资本回报率是重要的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