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商业强化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面对危机持续蔓延的严峻形势,以及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要审时度势,应最大限度的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及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强化金融监管力度,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业务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和个人,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非常特殊、非常重要,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我们国家应借鉴美国次贷危机教训,研究和制定适合当前金融全球化模式的金融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金融宏观调控,促进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理力度,严防突发性、扩散性等重大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商业银行应培育良好的企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安全、高效、稳键经营的基本保障,商业银行应把风险控制当作首要任务。特别是要加强内控管理基础性工作,构建良好的内控,培育优秀的,要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使风险管理工作融人到银行业务的每个环节。特别是要调动员工参与并推进内控建设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三)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不仅是防范控制金融风险、保障业务稳健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营目标的一个重要保障。一是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内控优先的理念。内控理念是内控体系的灵魂,只有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认真主动地把内控理念贯彻落实到银行各项日常工作及每一个业务环节,才能提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内控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是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商业银行要按照“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超前性和有效性”的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要根据我国金融管理的基本法规,参照国际金融惯例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对重要业务及重点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制定出规范合理,适度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以严防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三是要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发挥“三道防线”的功能。第一道防线是自控防线。要完善对各个业务操作环节的监督防控机制,注重对银行从业人员素质的修炼及制度观念的培养。第二道防线是互控防线。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构筑起对全部业务操作过程的监控体系。业务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检查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对该控制的风险点都能不疏不漏地进行有效监督。第三道防线是监控防线。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要对各个营业机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实施现场或非现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和审计检查。
(四)发挥内审合规部门的功能。内审合规工作承担了监督、评价的职责。特别是对风险政策的执行情况、业务规章制度合规情况等评价,这对于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内审合规部门要坚持对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长期不懈地检查鉴证。不仅有问题要开展检查,没有问题也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和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作到警钟长鸣,积极督促各部门把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五)重视对金融新产品、新业务的风险控制。鉴于美国过度扩张金融衍生产品,导致次贷危机的教训,我国应强化对金融新业务、金融新产品及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力度。随着金融日趋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国内的金融新业务、新产品也逐渐增多,如资产化产品、互换、掉期等业务。管理者当局应高度重视、严加控制金融新产品及衍生产品。商业银行应对各类新业务、新产品的可行性、安全性、效益性及风险状况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估,以安全、稳健、有序地推进金融新业务及衍生产品的良性发展。
(六)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信用风险、风险并列为面临的三大风险。在三大风险中,操作风险是危害性最大的风险。操作风险隐蔽性很强,常常以其他风险的形式暴露出来,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具有放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之间相互转化。因此对操作风险的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长期性任务。面对金融危机的沉痛教训和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内部风险管理机构等组织体系的职能,对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管理。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精心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风险管理的内涵及要素融人到每项业务和每一个操作环节,实施连续的不间断的监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