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内控机制不完善,风险责任不明晰,风险管理执行力度较弱
我国商业的内控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审贷分离不够严格,风险责任不明晰。另外银行、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内控管理不到位,执行制度不力等问题促使这些业务岗位的案件呈现出高发势头。
5.奖罚激励机制不完善,忽视风险管理要求
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以提高占有率为导向的经营战略,追求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的增长,相应地基层机构对业务经营指标的考核存在重存贷款总量、轻质量效益的倾向,加上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及造成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处罚不及时且偏于宽松,达不到惩罚的目的,导致约束制度虚化,形成风险。
6.风险管理人才基础比较薄弱
风险管理人员数量少,缺乏有洞察力、判断力和掌握先进经营管理知识、精通风险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二、提高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由于我国宏观体制的特殊性和国内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的滞后,在国际上发达银行业中已经应用成熟的一些数理性的风险管理方法要吸收应用到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中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譬如市场风险管理中的VaR模型、信贷风险中的信贷矩阵模型,不仅需要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数据的积累以进行风险的测算,另外还要对每一期的风险衡量的实际效果做出评价并基于此不断地对模型进行校正和改进,最后才能形成能够成熟运用的风险计量模型。因此,我国银行业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完善、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培养银行业风险,同时加强风险管理理论和应用的基础性研究,逐步建立起高效、科学、定量分析的风险监控和度量的模型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要利用改制上市之机,根据股权结构变化,建立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由银行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董事会作为全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风险管理的整体战略决策,对银行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具体实施对本行风险的全面管理,推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执行层面上要改变以前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业务部门也要逐步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岗位,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各部门业务主管和业务经理对其业务风险负责,使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与此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国际大银行的组织模式与运作经验,加快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通过引进战略者,建立权利、责任、利益边界明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范、管理科学、内控严密、运转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
2.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
无数事例说明,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在国际上不少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倒闭的案例中,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它们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而主要是因为其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过于薄弱。因此,自上而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至关重要。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一方面要提高员工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约束力,夯实风险防范根基;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风险和重视业务上的风险估计来培养所有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养成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办事的习惯,形成防范风险的安全屏障。